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长托宁(PHC)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后无嘌呤/无嘧啶核酸内切酶(APE/Ref-1)表达的影响,以及量效关系。探讨长托宁发挥脑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摸索其最佳应用剂量。
方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I/R模型,采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等方法,观察PHC对缺血侧海马CA1区APE/Ref-1表达水平的影响,HE染色观察缺血侧海马CAI区锥体细胞损伤程度。
1.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e组),缺血再灌注+生理盐水组(NS组),后者再分为再灌注3h、6h、24h、48h、72h五个时间点(n=6)。用Western blot检测各时间点缺血侧海马CA1区APE/Ref-1的表达,免疫组化检测再灌注24h、48h、72h缺血侧海马APE/Ref-1的表达变化。
2.再灌注72h时,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NS组、PHC 0.06mg/kg组、PHC 0.12mg/kg组、PHC 0.18mg/kg组、PHC 0.54mg/kg(n=6)。用Western blot检测缺血侧海马CA1区APE/Ref-1的表达。
3.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空白组、NS组、PHC 0.18mg/kg组四组(n=6)。用Western blot检测再灌注72h缺血侧海马CA1区APE/Ref-1的表达。
4.42只SD大鼠随机分为:shame组、NS组、PHC 0.18mg/kg组,后两组再分为再灌注24h、48h、72h等三个时间点(n=6)。用免疫组化检测再灌注不同时间点,缺血侧海马CA1区APE/Ref-1的表达。
5.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shame组、NS组、PHC 0.06mg/kg组、PHC 0.18mg/kg组、PHC 0.54mg/kg组(n=6)。用HE染色观察再灌注72h海马CA1区的形态学变化。
结果:
1.局灶脑I/R后缺血侧海马CA1区APE/Ref-1的表达变化脑组织I/R后,从再灌注3h开始,海马CA1区APE/Ref-1的表达较假手术组下降,并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其表达进一步下降,各时间点之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至再灌注72h降低幅度最大。
2.不同剂量PHC对局灶脑I/R后缺血侧海马CA1区APE/Ref-1表达的影响PHC 0.06mg/kg组、0.12mg/kg组、0.18mg/kg组和0.54mg/kg组在脑/R后缺血侧海马CA1区APE/Ref-1的表达均较NS组显著升高,以PHC0.18mg/kg组增加最为显著。
3.PHC 0.18mg/kg增加脑I/R后缺血侧海马CA1区APE/Ref-1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PHC 0.18mg/kg组APE/Ref-1的表达较NS组升高,但仍低于shame组。免疫组化显示各时间点,PHC组APE/Ref-1阳性细胞计数较NS组升高。
4.HE染色显示PHC可减轻再灌注72h海马CA1区锥体细胞损伤程度。
结论:
1.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海马CA1区APE/Ref-1的表达从3h即开始下降,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进一步下降,至72h下降幅度最大。
2.PHC可以相对增加海马CA1区APE/Ref-1的表达,或者说PHC可以部分逆转脑缺血再灌注引起的CA1区APE/Ref-1表达下降,以剂量为0.18mg/kg时作用最显著。
3.长托宁可以减轻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海马CA1区锥体细胞损伤程度。
4.PHC可能是通过上调APE/Ref-1的表达水平,增强脑组织对I/R损伤的修复能力,减少缺血半暗带区细胞凋亡发生,阻止脑梗死范围进一步扩大,发挥其对缺血性脑损伤脑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