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Contrastive Study of Middle Constructions in Englkish and Chinese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m123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动结构具有跨语言性,英汉语言都有中动结构,其特殊句法-语义结构特征一直受到国内语言学家的热切关注。本文以认知语言学和语言类型学的相关理论为框架,借助转喻理论、识解理论、射体/界标理论、蕴含共性及语序理论,对英汉语言的中动结构进行了考察。中动结构的句法-语义结构特征可以概括如下:1)[NPp+Vi+Adv](英)和[NPp+Aux+Vi](汉);2)主谓之间具有受动体验关系;3)表达“某体验性事件因某主题的特定品性而容易发生某种变化”的抽象构式义。本文主要讨论了:1)英汉中动结构的概念转喻运作模式;2)英汉中动结构的句法一语义特征及主题化程度异同;3)英汉中动结构的述谓结构异同;4)英汉中动结构与两种语言的语序类型相关性。   研究发现:   1)在构式机制作用下,英汉中动句经历了类似的生成过程;中动态具有区别于主动态和被动态的特殊语用意义;与汉语中动结构相比,英语中动结构的主题化程度比较低;英语中动结构的句法标记性强,而汉语中动结构的句法标记性相对较弱。   2)鉴于英汉中动句的述谓结构不同(英语的述谓是由“动+补”结构组成,而汉语的述谓是由“助动词+动词”结构组成),所以不同的述谓结构对英汉中动句构式义的反作用效果也不同。在英语中动结构中,体验性主题与中动词的语义选择限制程度高,而汉语中动结构对其谓语组成成分间(助动词和动词)的语义选择限制度高。   3)英汉语言要求进入中动句的动词必须是及物动词。但两种语言可进入中动结构的动词的句法行为不同:英语动词的句法行为比较明确,汉语动词的句法行为相对比较模糊或中性。英汉动词的中动化程度不同:前者相对后者,中动化程度较高。英语的中动词多于汉语,但汉语的助动词“好”、“容易”具有强大的中动化功能,致使汉语中大量及物动词可以进入中动句。   4)英汉中动句的述谓结构与两种语言的语序类型具有高度相关性。英语的“动词+补语”结构与其VO语序类型是和谐关系,汉语的“助动词+动词”结构与其VO语序类型是和谐关系。但英语中,中动句相对于主动句属于绝对劣势语序;汉语中,中动句相对于主动句属于相对劣势语序。这与它们的主题违反“生命度领前原则”的程度有关。
其他文献
近十几年来,二语写作中的写作纠正反馈研究日益增多。尽管学者以及教师日益趋向于认同学生写作中纠正反馈的有效性,但由于实证研究的匮乏,至今对于如何提供有效的纠正反馈形式还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是值得全世界拥有的精神财富。中华典籍作为中国的国学经典,承载了五千年华夏文明的精髓,理当成为中华文化传播的先行军,借由翻译的途
标语口号是社会生活中一种十分常见、运用广泛、且简便易行的宣传教育形式。世界上凡是有文字语言的民族,不约而同地用“标语口号”一用字书写、用口号呼喊的格言警句形式,营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