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免疫诱导方法建立豚鼠膜迷路积水模型,采用听觉脑干诱发电位与耳蜗电图检测、核磁共振成像观测及病理切片观察膜迷路积水情况。首次尝试采用3.0TMRI观测实验动物模型膜迷路积水情况。方法:1.选用白色红眼健康豚鼠2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12只)和对照组(8只)。实验组采用钥孔血蓝素先系统免疫豚鼠,再经枕后入路暴露左侧内淋巴囊予局部钥孔血蓝素加强免疫(对照组手术入路同实验组,而其左耳内淋巴囊则注入磷酸缓冲液)。实验组和对照组豚鼠右侧耳未予局部干预,作为自身对照。2.对照组和实验组豚鼠在干预前与干预后1周分别行听觉脑干诱发电位、耳蜗电图检查,并分析两组豚鼠左右耳的ABR阈值和-SP/AP比值变化。3.两组豚鼠在干预后1周,听力检查完毕,经鼓室注射钆造影剂,采用3.0T3D-FLAIR MRI观察膜迷路积水情况。4.两组豚鼠耳蜗病理组织石蜡切片制作。探讨两组豚鼠各回膜迷路积水程度。结果:1. ABR检测实验组豚鼠左耳干预后ABR阈值较干预前明显升高(P<0.05),12只左耳中11只出现听力阈值明显升高(91.67%),各波潜伏期及I-III波的波间期也有延长;干预后实验组双耳、干预后实验组左耳与对照组左耳的ABR阈值之间的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与实验组干预前两耳、对照组左耳干预前后及干预后左右耳的ABR阈值之间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2. EcochG检测实验组豚鼠左耳干预前后、实验组豚鼠干预后左右耳、干预后实验组左耳与对照组左耳-SP/AP比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豚鼠左耳干预前后、对照组豚鼠干预后左右耳、干预前对照组与实验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豚鼠膜迷路积水病理结果及各回积水程度对照组豚鼠左右耳及实验组豚鼠右耳均未出现膜迷路积水病理表现。而实验组豚鼠左耳则出现轻度膜迷路积水,并主要在耳蜗的第二、三回。4.钆增强3.0T MRI观测结果采用3.0T3D-FLAIR核磁共振机(德国SIEMENSVerio)扫描。实验组豚鼠与对照组豚鼠两耳皆未能检测出膜迷路积水。结论:1. KLH可以诱导豚鼠膜迷路积水,通过暴露内淋巴囊KLH局部免疫成功建立膜迷路积水动物模型。2.早期膜迷路积水中,耳蜗电图-SP/AP比值具有一定的价值。3.膜迷路积水豚鼠模型膜迷路轻度积水,以第二回和第三回较为明显。4.经鼓室注射钆造影剂3.0T3D-FLAIR MRI未能清晰有效地观察豚鼠膜迷路积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