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湿地是地球上水陆相互作用形成的独有的、具有很高价值的的生态系统,体现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与海洋和森林合在一起称为地球的三大生态系统。因此也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作用,被喻为“地球之肾”、“淡水之源”、“物产宝库”、“地球的碳库”、“天然水库”、“天然物种库”等,在净化水质、调蓄洪水、提供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抵御灾害等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山西地处内陆腹地,是湿地资源较为贫乏的省份之一,仅占全省国土面积的3.17%。随着山西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类生产生活对湿地资源依赖程度的提高,一些地方盲目对湿地围垦、改造,导致湿地数量减少、生态功能退化。本文在写作过程中对山西省湿地水资源、动植物资源、保护利用现状进行了调查,利用定性研究的方法对湿地保护与利用状况进行了评价,得出湿地的多重效益和重要意义。目的在于在全面掌握山西省湿地的基本情况、水资源、植物资源、动物资源的基础上,通过对现有湿地保护和利用状况的评价,提出相关的问题和对策建议。分析结果表明,湿地的保护和利用存在以下问题:盲目开垦改造、污染形势严峻、管理机构不健全、法规制度不完善、监测评价不科学、保护开发矛盾多、技术支撑较薄弱。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议,主要有:建立健全湿地综合保护体系、加大事后补救力度,重视湿地恢复、开展湿地利用样板区划分建设、加强湿地的法律体系建设、推行社区共管模式,规范湿地管理方式、大力开展宣传教育工作,积极开展技术培训、积极借鉴国内外经验,开展合作与交流活动,期望能够为山西省湿地及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做出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