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小学生的创造力特点在于好奇心,想象力和无畏性。特别是对于中国的中小学生来说,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和教育制度,特别需要大力开发中小学生基于好奇心、想象力和无畏性的创造力。作为创造力开发的一部分,当今的中小学生舞蹈素质教育,过多地运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进行依样画葫芦的舞蹈技能模仿,这对中小学生舞蹈素质教育,特别是开发中小学生创造力教育不利。本文通过调研,就主题舞谱对开发中小学生创造力的价值进行研究。主题舞谱简洁、形象、生动,比较切合中小学生好奇心、想象力和无畏性的创造力特征。主题舞谱简洁的动作符号,能够激发中小学生的好奇心,从而为进一步了解人的生理特征和运动特征,开了一窗门,强化了中小学生对主题舞谱接受的兴趣,也为教育中小学生创造力打开了兴趣(趣味)之门。在主题舞谱的教学过程中,能够充分调动中小学生的想象力,从各种符号中能够引发到人体各种动作的无限可能性,不仅提高了中小学生的想象力习惯,加快了对主题舞谱认知的速度,更重要的是,有利于打通中小学生形象性与想象力之间的通道,继而成为他们的一种思维方式,实际上是增强了对中小学生创造力的开发。主题舞谱有益于中小学生对人体运动连续性和规律性的思考,强化了他们对“试错”的认识,从而增强了他们对人体运动各方面的大胆尝试,从纸上的连续人体动作符号,到实际的人体运动,“试错”也成为一个惯例,对各种人体动作无畏无惧,这从一方增强了中小学生对主题舞谱的接受程度,又强化了对创造力开发的尝试程度。可见,主题舞谱的简洁性、形象性和生动性,与中小学生创造力的好奇心、想象力和无畏性特征是相一致的。两者的适应性,表现出了主题舞谱对中小学生创造力开发特性的适应,与主题舞谱有一定的趣味性、科学性和系统性有关。在中小学生的舞蹈素质教育中,导入主题舞谱,能够提升中小学生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这是在实践教学中获得的最大收益。从普通的认知到理解,从一般的逻辑思维到创新思维。通过简洁、形象和生动的主题舞谱教育,再到舞蹈实践,发挥了中小学生好奇心、想象力和无畏性的创造力天性,从而为他们进入成年人的创造力培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实践证明,导入主题舞谱,对提升中小学生的创造力有着“事半功倍”的作用。通过主题舞谱增强好奇心、想象力和无畏性也就是增强中小学生对事物的兴趣判别和意志,这是一种儿童的趣味教育,判断教育和意志力教育,对构建和提升中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起到了一种积极作用。当然,由于主题舞谱导入在国内的中小学舞蹈素质教育中,还未完全铺开来,在实践中仍有在方法上的不足,对其理论认识也不充分,笔者希望通过主题舞谱对中小学生创造力开发的价值研究,分析该课程对中小学生创造力开发的具体作用,填补国内对主题舞谱理论研究的空白,对于中小学生创造力的开发提供重要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