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骨肉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骨肿瘤。美国每年新确诊的骨肉瘤病例约为900例。在中国,骨肉瘤的发病率在骨原发恶性肿瘤中居首位,发病为1.5一2.0/10万。它是一种间质起源的恶性肿瘤,其组织特点是在多数情况下肿瘤细胞产生骨样或不成熟骨。对于早期骨肉瘤患者,手术和辅助化疗是主要治疗手段,对于中晚期患者则以放化疗为主。骨肉瘤极容易出现血行转移,有74%的肺转移患者将最终对化疗及放化疗结合的治疗失去反应,并且在化疗期间出现的严重毒副反应也常常导致治疗中止。因此,探索新的治疗方法提高中晚期骨肉瘤患者的治疗效果是目前研究热点。骨肉瘤是一种成骨细胞过度活跃、异常增殖的疾病,好发于10-20岁的青少年,而这个时期正是性激素水平最活跃的时期,并且男性多于女性(58%),多项体内外研究也证实性激素对成骨细胞的增殖、凋亡起到重要作用,提示骨肉瘤可能与体内雌孕激素水平及相应受体表达异常相关。国内外多项研究已发现雌孕激素在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雌孕激素通过与相应受体结合后发挥作用,内分泌治疗在多种肿瘤中的应用可显著提高疗效,但目前关于骨肉瘤与雌孕激素受体关系的报道极少,内分泌治疗在骨肉瘤中的研究未见报道,究竟雌孕激素受体是否存在于骨肉瘤组织中,值得探讨。p53基因是骨肉瘤中最常见的突变肿瘤基因。有研究认为突变型p53有可能与雌激素及雌激素受体相互作用,促进肿瘤生长。而在骨肉瘤中,p53与雌孕激素受体中有无关系,以及它们在肿瘤进展中扮演怎样的角色,现在还不明确,有待进一步研究。目的:[1]了解骨肉瘤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α,ERβ,孕激素受体(PR)及p53的表达情况。[2]了解骨肉瘤组织中ERα,ERβ,PR及p53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分期及总生存时间是否相关。[3]探讨骨肉瘤组织中ER、PR与p53的表达是否相关。方法:[1]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8例骨肉瘤组织切片的ERα,ERβ,PR及p53的表达情况。[2]查阅病历登记38例骨肉瘤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分期,电话随访登记患者总生存时间。结果:[1]38例骨肉瘤组织切片中ERα,ERβ,PR及p53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3.68%、10.53%、13.16%、60.53%。总的雌孕激素受体表达阳性率为42.1%。[2]骨肉瘤患者中,肿瘤分期晚、p53表达阳性者,生存时间较短(P=0.015);而ERα、PR表达阳性者,生存时间较长(P=0.042及P=0.008)。[3]骨肉瘤组织切片中ERα,ERβ,PR的表达与p53的spearman相关系数分为-0.356 (p=0.028)、-0.164(p=0.324)、-0.175(p=0.293)。结论:[1]骨肉瘤组织存在一定的雌孕激素受体表达,总的雌孕激素受体表达阳性率为42.1%。[2]骨肉瘤患者中,肿瘤分期晚、p53表达阳性者,生存时间更短;而ERα、PR表达阳性者,预后较阴性表达者好。[3]骨肉瘤组织中ERα的表达与p53存在一定负相关性,未能观察到ERβ、PR的表达与p53存在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