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梨是温带地区十分重要的仁果类果树,具有广泛的栽培。梨黑星病(Pear scab)是梨生产上非常严重的病害,病菌侵染叶片,果实和嫩梢,造成生产上的重大损失。随着DNA分子标记技术的发展与不断完善为果树遗传育种研究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利用与抗病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开展苗期早期鉴定和预先选择,为实现抗病性状的目标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极大地推动了遗传育种研究的进程。本研究以高抗黑星病的黄冠和高感黑星病的鸭梨及其139株F1代植株为试材,运用荧光AFLP技术和SRAP技术与分离群体分组分析法(bulked segregrants analysis,BSA)相结合,筛选与抗黑星病基因位点相连锁的分子标记,取得的主要结果有:1采用田间人工接种黑星病菌研究了高抗黑星病的黄冠和高感黑星病的鸭梨种间杂交组合F1群体对梨黑星病的抗性。结果表明139株F1代中,抗病为71株,感病为68株,χ2值=0.065<χ2 (1) (0.05)=3.814,符合1:1的比例,故认为梨黑星病是由主效单基因控制的。2利用正交试验设计对梨SRAP-PCR体系进行了优化,最优反应体系为: Mg2+浓度2.4 mmol/L,dNTPs 200μmol/L,Taq DNA聚合酶1 U,模板DNA 80ng,引物浓度0.2μmol/L,反应总体积25μl,并对该优化体系的稳定性及在梨种间的多态性进行了检测。3通过对64对荧光AFLP分子标记引物的筛选,得到一条与抗黑星病性状基因相连锁的标记:D3-365。利用选择性基因型分析法(selective genotype analysis)进行了标记与抗黑星病基因的连锁分析,结果显示该标记与抗黑星病基因位点的遗传距离为14.9cM。4通过对120对SRAP分子标记引物的筛选,初步筛选到一条与抗黑星病性状基因相连锁的SRAP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