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渐激烈的的国际形式,要求着力增强人才培养。人才建设的关键就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项实践性、自主性、创新性、合作性很强的教育运动顺应了时代的需求,能够为社会提供既具有理论基础知识,又能将知识应用于实践,并且在实践中进行质疑、反思,进而不断进步,提高自身能力的人才。国内外的教育专家通过研究发现人具有研究的本能,研究是人的一种生存方式,是人了解世界、认识世界的途径。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自主的建构知识体系。学生在研究的整个经历中实现了知识的积累,方法的习得,思维的扩展。研究性学习增强了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发展了学生的个性,体现了人本主义情怀。研究性学习作为我国课程改革的重点,多年来中小学一直都在倡导与开展该学习方式。本论文关注的主要是研究性学习在理论层面的发展以及在实践中的开展模式的相关问题。第一章分别从当前的国际形势,国内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两方面来阐述研究性学习的背景;从理论价值与实践价值来说明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意义。第二章是对研究性学习的解读,关键问题在于介绍研究性学习的内涵,研究性学习的特点,以及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对研究性学习有一个浅显的了解。第三章阐述了研究性学习思想的历史渊源,通过对国内、国外两方面的介绍,对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发展有一个整体的理解。国内外研究性学习的方式虽然在某些方面略有不同,但在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开拓学生思维,鼓励学生实践、加强学生合作等方面还是一致的。国内外关于研究性学习方式的思想见解和实施状况是本论文进行研究的重要依据,对今天开展研究性学习具有指导意义。第四章、第五章是本论文的重点部分,在该部分中,将对研究性学习的理论进行总结,并对如何践行研究性学习方式进行深入探讨。研究性学习的理论基础从建构、人本、认知主义方面进行阐述,寻找各个学派的亮点,弥补各自的不足。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寻求最优化的理论见解。第五章主要论述了三种研究性学习的模式,并与地理学科相结合,探讨研究性学习如何在地理学科中开展,这部分对研究性学习应用于实践具有借鉴作用。第六章进一步论述了研究性学习如何在地理学科中开展,通过穿插地理单元,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思想来达到进行研究性学习目的。发展学生洞察问题,剖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潜能。第七章是阐述研究性学习评价的一般方法以及对教师的要求。本论文通过对上述问题的探讨,来揭示研究性学习的一般理论问题与践行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