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致灾地质作用种类繁多,地质灾害分布广泛、活动频繁、危害严重。为了查清我国地质灾害分布情况和易发区分布规律,建立群测群防体系,有效减轻地质灾害的损失,1999年以来由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实施开展了约700个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工作。本论文是以700个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项目之~鲁甸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项目为基础,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考虑到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是防灾的基础,而目前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仍以定性分析为主的现状,因此,本论文基于GIS对鲁甸县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研究,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于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中,以完善现有易发性分区理论与技术。本论文主要研究了以下内容:(1)从鲁甸县自然、地理、地质环境背景入手,讨论地质灾害类型、特征与成因。得出鲁甸县地质灾害主控因素有地形地貌条件、岩土体条件、构造、气候、植被、人类工程活动。(2)通过分析地质灾害主控因素,确定地质灾害危险性要素,采用打分法对各单元格因素层赋值;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建立系统库管理空间、属性数据,并能实时查询;采用灰色关联定量化法以地质灾害现状发育程度为主导因子计算其致灾因子权值,建立鲁甸县致灾指标体系,以指标权值法建立地质灾害危险性数学模型,计算各单元格综合危险性程度大小。(3)利用地面模型方法对各单元格离散数据进行处理,得出地质灾害易发性强弱的空间分布形态。在生成等值线过程中选取等值层值时分别采用等间距分界点和拐点分界点两种方法确定易发程度分界范围,对比并选取合理的分区结果。最终对鲁甸县划分出一个中易发区、三个高易发区及两个极高易发区,建议划分两个重点防治区、三个次重点防治区及一个一般防治区进行防治规划。通过本文的研究,进一步强调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在灾害防治区划工作的重要性,并在方法上弥补现有技术和方法的不足,为今后县(市)地质灾害区划工作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