祠堂、祠堂戏剧与社会整合——对温州夏村的研究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dayong0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通过对温州一个村落祠堂重建和祠堂戏剧仪式过程的描绘,探索祠堂和祠堂戏剧对村落社会整合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村落社会被现代性的城市化、工业化力量所主导,原有的传统秩序难以维持村落的日常运行,集体弱化、阶层分化和日常生活个体、原子化成为村落社会的常态。因此,村落的社会整合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希望在温州夏村的个案研究中,对以宗族祠堂和戏剧仪式为中心的传统文化活动,如何构建村落共同体的社会整合,做出一些独特分析。   通过对温州夏村陈氏祠堂的重修过程和举办祠堂戏剧仪式情况的考察,本文从传统价值观念的集体认同、高度凝聚的集体情感、群体间的持续人际互动和形成统一的日常生活规范和秩序,来形成村落社会整合概念的操作化。根据田野调查的发现,本研究的结论是:以夏村祠堂和祠堂戏剧为代表的传统文化活动,对村落起到的整合作用是有限的,整合更多地产生于属于仪式的时空现场和某个特定的阶层、群体中,村落整体意义上的持续整合并没有出现。   本研究的主要创新在于:(1)与既有研究相比,本文更注重在当代村落得到重构的祠堂和祠堂戏剧,如何将融合传统伦理和现代人需求的多元价值观念,传输给村落民众,并在日常生活中延续戏剧仪式的的影响力,从而产生社会整合效果。(2)在理论框架的构建上,本文从个人、仪式和村落三个相互联系的层面中,考察社会整合的表现形式,在对祠堂与祠堂戏剧促进村落整合与未实现整合的实证资料进行对比梳理后,提出了祠堂和戏剧仪式对村落“有限”整合的结论。(3)在对社会整合理论与经验研究如何有效结合的探讨中,本文从社会整合的理论层次、当代中国村落社会整合的复杂性、传统仪式促进社会整合的条件性三个方面,提出了一些思考和建议。   本研究主要运用质性研究的方法,在村落进行了多人次的结构式访谈,并对祠堂戏剧仪式的举办过程进行了深入的实地观察。问卷调查和文献资料分析作为辅助手段,在田野调查中也得到了运用。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单位制的瓦解和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城市社区已成为城市基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社区的建设和发展有赖于社区居民的广泛参与,群策群力,积极有效的社区参与是城市社区
人际信任是人际关系的核心,是一个社会中人际相处模式的集中体现。笔者以人类学田野调查方法,对两处牧区调查点进行参与式观察,了解当地人在与各种不同人群互动中的信任实践,获取
回族传统文化认同,不仅展现了回族自身的凝聚力与自身文化的发展变化,而且对于回族文化的变迁、发展与传承有着直接的影响,是决定回族文化未来命运的思想基础。随着20世纪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