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时代的网络化教育为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任务,中专学生这一特殊教育对象在语文阅读方面存在着大量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借助网络环境进行语文阅读教学,培养中专学生良好阅读习惯,提高语文素养,既适应新型知识经济社会的发展,又符合2009年教育部颁发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故中专语文教师针对中专语文阅读教与学的现状,挖掘现状成因,寻找提供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突破口,解决教学实际中的问题,对提高教师自身教学能力与水平及中专生自我完善与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就笔者所在的中专学校的网络设施、师资条件及学生计算机网络技能水平,研究了在该网络教学环境下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的相关理论和措施。本文首先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中专生阅读现状、访谈法了解中专语文教师阅读教学现状,从教和学两个方面来分析和总结了语文阅读教学现状成因。并从中专语文阅读教与学中存在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入手,阅读借鉴了相关文献,为开展此项研究查找理论依据,深入剖析了开展此课题的可行性和研究价值。然后本着探索研究如何借助网络教学环境培养中专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的主旨,确定了培养中专生主动阅读、合理选择阅读对象、筛选信息、独立思考、互动交流、学用结合、总结反思等良好阅读习惯的具体目标。针对中专语文阅读教学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规定性与自主性相结合、文本与超文本相结合、长计划与短安排相结合、独立性与合作性相结合、学思行相结合”五项教学中应遵循的培养原则。接着从自身教学实际出发,设计了“利用网络激发阅读兴趣,利用网络获取信息和自主阅读,网络资源的共享,网络工具的运用,利用计算机辅助系统评估阅读效果”五个阶段的教学流程,制定了与之配套的教学策略,列举了几则笔者亲身教学中操作性较强、效果较明显的实际案例。随后分析了本课题评价的含义和内容,确立了对学生培养效果评价的依据和标准,将本课题的评价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与自我评价、他人评价及人员评价和计算机评价几种类型。侧重利用计算机辅助测验系统,实施教学评价与学习诊断,检测和评估学生阅读习惯培养的效果。举例阐述了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采用的若干具体评价方法。最后就教学实践中容易出现的三个问题(过分依赖课件、过分追求形式、过分强调网络的利用)展开分析,以期引起广大中专语文教育工作者的注意。2009年秋教育部出台的新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为中专语文教学培养目标指明了方向,立足于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与语文素养,充分利用网络教学环境来优化中专语文阅读课,把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作为终极目标,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以适应就业和创业的需要,我们中专语文教师责无旁贷。本课题针对中专阅读课耗时多而效果差,中专学生在阅读对象的选择方面盲目而混乱、阅读方法技巧也极度缺乏,没有养成良好的有利于个人发展的阅读习惯等问题展开探讨和研究,并在自身教学过程中加以实施并取得良好效果。期望本文内容能给相关教育工作者带来启示和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