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大乘佛教经典之一的《维摩诘经》,自传入中土后就得到了广泛传播。而作为此经主人翁的维摩诘居士,也受到了社会各阶层的喜爱和崇拜,因此他的形象也逐渐成为佛教艺术各门类创作的主要题材。本文选取魏晋至隋唐时期美术造像中的维摩诘形象进行研究,努力梳理出维摩诘形象在中国的产生、传播、以及兴衰过程,并试图分析出原因。全文由绪论、正文四章共五部分组成。第一章“绪论”,介绍了本论文所研究的内容、研究意义、现有研究概况及所使用的研究方法;第二章“历史文献中记载的维摩诘形象”,作为全文的开头,通过对佛经原典、中国译本、中国画论以及文学作品中记载的维摩诘形象进行梳理,来追溯和分析历史文献中所描绘的维摩诘形象;第三章“魏晋至隋唐时期美术造像中维摩诘形象梳理及样式分析”,主要梳理了魏晋至隋唐时期美术造像中维摩诘形象,并分析不同时间段美术造像中维摩诘形象的不同特征,从特征中总结出维摩诘形象所特有的固定样式;第四章“魏晋至隋唐时期美术造像中维摩诘形象的来源及演变”,这一章主要从汉译本《维摩诘经》、竹林七贤、墓室主人、西王母四个方面来探究维摩诘形象的来源,指出维摩诘这一外来人物,其形象的产生是在中国文化的深刻影响下实现的,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梳理维摩诘形象的演变脉络,从头饰、服装、姿势三个方面分析出不同时间,不同空间维摩诘形象的变化特点,着重对各种绘画题材进行宏观对比,从而得出维摩诘形象是随不同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第五章“魏晋至隋唐时期美术造像中维摩诘形象演变的原因”,此章为全文正文的最后一章,主要探究维摩诘形象演变的成因,并指出,影响维摩诘图像变化的原因有维摩诘图像不断传播、维摩诘形象创作载体不断变化、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维摩信仰的民众化、维摩信仰的不断演变这五个关键因素。就维摩诘的整体形象而言,魏晋至隋唐时期是其形象产生、发展至成熟的重要时期,也是维摩诘形象发生转变最活跃的时期。本文在丰富史料的基础上,以魏晋至隋唐时期美术造像中的维摩诘形象主线,系统阐述维摩诘形象在中国的发展演变历程及演变原因,这对探究维摩诘形象对中国文化艺术的影响有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