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养老问题,是世界性难题。随着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世界各国正逐步迈入人口老龄化社会,因此,各国政府开始了对养老服务的探索。中国在尚未完成工业化和现代化的情况下就较早进入人口老龄化时代,出现了未富先老、高龄化、空巢化等现象。日益壮大的老年群体对养老服务的社会需求迅速膨胀,给中国各级政府带来巨大挑战。从本质意义上讲养老服务是公共产品,属于政府公共产品供给范畴,需要政府坚持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公平正义理念,转变管理职能,创新体制机制,扩大公共服务领域。近十多年来,我国通过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养老服务的成功经验,在探索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深入研究发现,目前大多数养老服务的理论研究往往过多地从社会学领域,基于供需视角对养老模式、养老内容进行研究。尽管有些学者的研究思路较前期有所拓展和深化,但这些研究尚未从政府职能转变的角度来形成体制设计和制度安排。在养老服务发展实践层面,由于政府受旧有目标追求的路径依赖和传统体制机制的内在约束,养老服务发展不尽人意,规划、政策、投资、人才等短板还相对突出。探索养老服务体系,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以人为本基本理念,强化和完善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并积极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不断推进养老服务的市场化、社会化、个性化发展。针对养老服务发展存在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解决:首先从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思想和政府职能理论出发,通过阐述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思想在养老服务中的具体内涵和马克思主义政府职能在养老服务中的职责,重点说明养老服务作为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应成为政府的应尽职责。其次,通过阐述我国养老服务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进一步突显我国构建以政府为主导的多元养老服务体系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再次,坚持理论与实践、抽象与具体结合,以无锡市养老服务业发展为分析对象,旨在更深入透彻地把握养老服务中的个性特征,以揭示其具有规律性、普遍性的特征。最后,通过对国内和无锡的养老服务的分析,强调政府在构建多元化养老服务体系中的主导作用。根据现实问题原则,对我国养老服务体系构建提出建设性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