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双宾构式是一种常见搭配,受到国内外语言学家的普遍关注,但专题分析含“give”双宾构式的对话句法尚为空白,更无定性定量研究。对话句法理论是近年来认知语言学、功能语言学、会话研究等领域的一个崭新尝试,通过句法分析来揭示双宾交际对话中的结构、语义、语用等共振现象,从而为认知语言学开辟了新的视角,但仍有不足之处:一,尚未界定交际双方的对话范围;二,也未揭示答话人的回应策略。笔者尝试将事件域认知模型(ECM)、多重传承观(MI)与对话句法学(DS)结合起来拟建EMD模型来弥补其不足。且从美国当代语料库COCA中检索出100组含“give”双宾构式的一说一答语对(问话人话语中含“give”双宾构式,答话人话语中可有可没有),以EMD模型来详析该对话构式。本文共五章,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引言”,介绍本文选题理据、研究目的、分析方法、语料收集和结构布局。第二章“文献综述”,回顾国内外学者对双宾构式以及“give”进行的研究,并指出其研究之不足。第三章“理论框架”,为弥补前人研究不足,本文提出构建EMD模型,用ECM来框住交际双方的对话范围,通过传承来揭示答话人的回应策略,并与对话句法相结合,统一解释含“give”的双宾对话构式中的句法、语义、语用特征。第四章“语料分析和讨论”,在语料描写的基础上,运用EMD模型详析含“give”的双宾对话构式中的句法特征,且佐以相关数据和频率做详细说明,结果如下:由图可知:该对话构式的局部共振比例最高,因而在日常交际中,人们倾向于以说最少的话达到交际最大化的目的,即遵循语言的经济性原则。第五章“结语”,总结全文,归纳贡献:第一,首次将含有“give”的双宾构式研究从构式、单句层面拓展到句群对话层面进行研究和分析,以期为“新认知语用学”注入新的研究内容。综合事件域认知理论、多重传承观对对话句法学进行了修补,并建构EMD模型对“give”双宾对话构式做出统一解释。第二,句法共振打破了Grice的合作原则,它主要是从句法角度来讨论语言交际,而Grice的CP原则仅是从语义上确定的4个准则,完全忽视了句法的合作性,本文此举是对其进行的小小修补。第三,研究发现,“give”双宾对话构式在句法共振上比例为88%,充分说明在碰到含“give”双宾构式所进行的对话中,绝大部分采用的是句法共振的手段,说明答话人习惯于顺着说话人的句法结构进行回应。通过句法共振来揭示语义和语用特征,数据显示,语义和语用共振的频率分布与句法共振基本一致。最后指出本文欠缺之处,为以后研究提出点滴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