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世界各国为了进一步加强本国的综合国力、提高在世界舞台上的竞争力,纷纷推进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我国确立了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国家需要大批的创新人才,创新人才的重要特点是具有创新思维,随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已成为教育的重要任务。目前我国的基础教育已经向素质教育全面转轨,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当前我国实施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创新教育的一个核心目标。历史学是一门能有效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学科,历史教学具有培养创新思维的优势,为此,在本文中作者根据国内外教育学界的理论研究成果,从历史学科的特点出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探讨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本文依据创新思维教学的理论依据,分析了创新思维的内涵和研究意义,论述了创新思维的特点以及与历史教学的关系。目前基础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是开展以培养学生主体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是启发、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主要阵地。而历史教学在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思维方面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历史的智慧是人类智力活动达到高级程度的产物,也是其他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基础。未来的新一代专门人才和劳动者的主体精神和创新精神,主要根植于今天的中小学校的课堂教学之中,在课堂教学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够使学生在走向工作岗位后尽快成为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的专门人才和劳动者。其次,本文探讨了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实践,如:教学气氛和谐民主,保证思维的活跃;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的思维;结合学生创新个性的塑造,培养创新思维品质等等。创新思维的培养方式主要体现在培养学生的聚合思维、发散思维、比较思维、辨证思维和联想思维等方面。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方面应注意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掌握好历史基础知识这一创新思维的源泉,加强教师的素养以及在教材中增加创新思维的内容。创新思维培养的最终效果,不仅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和技能,而且能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为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总之,本文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就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供了一些新的视角和可操作的教学方法,希望能对中学历史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