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自由主义是在古典自由主义思想基础上建立的经济理论体系,其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于20世纪80年代后取得强势话语权,成为当代资本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与主流社会思潮。从本质上看,新自由主义是服务于发达资本主义实现其国际垄断地位的社会思潮,其本身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特征。依托全球化浪潮的进程,新自由主义思潮掩饰了它所带有的强烈阶级性与目的性被推行到世界各个国家与地区。新自由主义思潮于20世纪80年代在中国兴起,随着其在中国的传播和流行,对我国经济、政治、社会生活和思想文化产生了诸多方面的影响,也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产生了较大影响。当代大学生是立于社会前沿的时代先锋,他们善于接受新生的事物与理念并对新鲜事物抱有强烈的敏感性与好奇心,与此同时,大学生由于其年龄与社会阅历的局限,使得他们容易被事物的表象迷惑,因此极易受到新自由主义思潮的影响。而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带来的国际间文化、信息、人际交流的频繁,使得当代大学生有了更多的机会了解和接触新自由主义。一方面,新自由主义国内代言人通过撰写文章,公开演讲、参与学术讨论等方式,介入社会热点问题的讨论,宣传鼓吹新自由主义的观点主张;另一方面,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依托互联网,推销承载新自由主义价值理念的影视剧等文化消费品,隐形渗透新自由主义。新自由主义的多样化渗透给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在其影响下,大学生群体间出现马克思主义认同危机、对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心不足,出现了极端的个人主义崇拜、并奉行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处事原则。大学生价值观的偏离要求我们重视新自由主义思潮在中国的传播,并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当代大学生自觉抵制新自由主义思潮的渗透。本文通过梳理新自由主义思潮的发展历程与传播脉络,提炼其观点主张,剖析其实质,分析其影响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表现,探究这种负面影响产生的原因与途径,并提出应对办法与解决对策。包括不断深化对新自由主义思潮基础理论、传播特性、以及对大学生群体影响的研究;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丰富其教学内容与形式,加强教育队伍的建设,完善教育管理制度;营造有利于消除新自由主义负面影响的社会环境以及网络环境。通过多种手段相结合,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做好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中国化和大众化的工作,不断增强马克思主义对大学生的感染力与说服力,提高大学生活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批判新自由主义思潮的能力;同时积极创造有利于消除新自由主义负面影响的社会环境和网络环境,加强网络教育引导和监督管理,帮助青年大学生以辩证的、批判性的眼光看待新自由主义,自觉树立牢固的思想防线用于抵制新自由主义思潮的侵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