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了解深圳市某三甲医院不同科室职业接触抗癌药物护理人员从业和健康状况,探讨不同人口学特征职业接触ADs护士的ADs暴露水平与免疫功能及遗传毒性损害特点之间的相关性,及相关监测指标对评估损伤程度的准确性。(2)通过分析不同人口学特征职业接触ADs护士的暴露指数与免疫功能及遗传毒性损害特点之间的相关性,寻找该医院职业接触抗癌药物护士工作中可能存在的环境危险因素,为制定职业暴露损伤的有效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深圳市某三甲医院接触ADs的不同科室84名护士为接触组和符合纳入标准的99名未接触ADs的护士为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所有研究对象的不同的人口学特征以及在职业接触ADs中对自觉症状判断、防护知识掌握、自觉行为规范和环境危险因素等方面的认知、行为状况,综合分析、评定暴露指数等相关指标。再采用以下三种实验方法对每位纳入对象进行血液学免疫功能及遗传毒性检测。(1)外周淋巴细胞微核细胞组学试验:检测每个研究对象外周淋巴细胞的微核细胞率、微核率、核质桥率、核芽率及异常值,参照深圳市职业病防治院提供的正常参考值范围,分析暴露指数与遗传毒性损害之间的相关性。(2)外周淋巴细胞彗星试验:检测外周淋巴细胞的形状指标(彗星细胞率)、距离指标(彗尾长、彗星全长)、强度指标(彗头DNA百分含量、彗尾DNA百分含量)和矩类指标(尾矩、Olive尾矩),从单细胞水平了解迁移部分的迁移长度和细胞拖尾率,定性、定量测定DNA原发损伤,分析不同人口学特征职业接触ADs护士的ADs暴露水平与遗传毒性损害特点之间的相关性。(3)血清免疫球蛋白检测: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方法测定183名护士的血清免疫球蛋白(lg G、Ig M、Ig A)水平,结合自设问卷及行为测评量表了解不同人口学特征与ADs暴露指数,分析比较暴露指数与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自设问卷及行为测评量表的调查结果:ADs暴露指数在8个人口学特征中比较,各项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仅与科室、年龄、接触ADs年限及不同级别职称4个特征有关(P<0.05),ADs暴露指数相比较,仅在职业接触ADs不同年限方面有统计学意义(P<0.05)。(2)微核细胞组学试验结果:微核细胞率异常(>15‰)为2.4%,细胞微核率异常(>15‰)为3.6%,核质桥率异常(>5‰)为0.0%,核芽率异常(>5‰)为1.2%,均在正常参考值范围内,未见明显职业损伤。人口学特征、ADs暴露指数与遗传毒性损伤之间无相关性(P>0.05)。(3)外周淋巴细胞彗星试验结果:在科室的比较的常规检测指标中,仅强度指标慧头DNA百分含量及慧尾DNA百分含量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距离指标(尾长、彗星全长)、和矩类指标(尾矩、Olive尾矩)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血清免疫球蛋白检测结果:lg G(7.0~16.0 g/L)异常率为7.14%,Ig M(0.4~2.3 g/L)异常率为3.57%,Ig A(0.7~4.0 g/L)异常率为11.90%。职工体检档案中WBC(4~10×109/L)异常率为5.95%,癌胚抗原(CEA)异常率为13.10%,其余纳入标准的体检指标中均无重大异常报告。护士的ADs暴露水平与血清免疫球蛋白Ig A(r=-0.184、P>0.05)、Ig M(r=-0.216、P<0.05)及Ig G(r=-0.253、P<0.05)水平均呈负相关,ADs暴露指数越高,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越低。ADs暴露指数在不同科室、不同年龄、接触ADs年限及不同职称级别比较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以消化血液科护士ADs暴露指数最高。(5)评估后的可能的环境危险因素及干预措施:(a)医院组织环境管理中安全行为的监管环节有待提高。(b)合理配备护理人力资源。(c)为员工创造健康安全的工作环境及防护设备。结论:该医院职业接触抗癌药物护理人员的职业环境存在不安全因素,防护情况和健康状况有待改善,需要进一步加强防护知识掌握、自觉行为规范和环境危险因素的认知,并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