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术教育主张通过美术知识和技巧的学习来培养人的理解、表达和交流能力,引导他们自觉对艺术及生活中各类视觉影像进行感悟和解析。美术教育对健全少儿人格,开发智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从古至今,美术遍及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美术在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历程中一直演绎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时至今日,美术教育的发展在全社会广为开展的素质教育浪潮中已经日趋凸显,人们在追求物质经济的同时愈发重视它的重要性。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进步,美术教育的发展已进入多元化、深层化、立体化的时代。少儿美术教育是传统艺术教育的一类,意在培养少儿艺术审美、解读以及创作能力的初级阶段,主要锻炼的是少儿视觉、感悟及操作能力的协调发展。因而,少儿美术教育又是集动手、情感、创新教育于一体的“特殊教育”。近年来,现有的少儿美术教育状况逐渐受到教师、家长及社会的关注。改革开放以来,新的教育理念和思想得以蓬勃发展,但是根深蒂固的旧教育观仍在负面影响家庭或者学校的教育行为。当今社会,诸如金钱至上、物欲横流的想象充斥着各行各业。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使得美术教育在一定范围或程度上的功利化、利益化,不少人或机构以牺牲少儿的天性和性格取向为代价,一味追求培养快速教育,使得幼儿教育模式深陷误区,以至于催生出了快餐“美术”、“天才”、“神童”等怪像,严重影响了少儿的身心健康。少儿乃至成人的价值观被变相扭曲或浊化。在错误的向导下,艺术仅仅是成就财富的阶梯。盲目追求“工程”、“面子”作品的美术其实就是对艺术作品价值本身意义的掩盖和灵魂的抹杀。如此种种,少儿的童真和对艺术的向往也将付之一炬。基于社会改革现状及历史发展的局限性,少儿美术教育仍处于低级阶段。相比以往,少儿美术教育虽然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和成效,但是理念以及模式等仍禁锢于传统思想当中,未暴露或有待改革的问题仍需长期摸索和改进。相较西方艺术教育,我国的少儿美术教育基础研究较为薄弱,尚无系统或系统的教材和理论,尤其在中西部偏远地区,幼儿美术教育近乎空白。因此,重视对少儿美术教育的重视,正视思想启蒙,让少儿的艺术修养回归生活才是教育之道。受社会环境及人为因素的影响,少儿美术教育体制改革任重而道远,对于诸多教育工作者既是探索又是挑战。本篇文章基于对国内外少儿美术教育现状的解读与研究,探索并剖析少儿美术教育的特点与难点;针对我国少儿美术教育发展的特点和概况,提出自己的创新点,旨在建立一种良好、高效的,适应我国文化教育特色的少儿美术教育理念和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