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品供给差异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基于公共教育和社会保障的视角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9294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绩,经济高速增长被外界誉为“中国奇迹”的同时,也实现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但是在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值得大家重视的结构性问题。   二是我国日益扩大的城乡收入差距问题,城乡收入名义差距比由1983年的1.82扩大到2009年3.33,如果考虑到城镇居民获得的隐性收入,城乡实际收入差距将更大。   二是我国存在城乡二元的公共品供给制度,同一种公共品城镇居民可以免费或者低价享有,而农村居民则由自己负担,农村居民享有的公共品远远低于城市居民,城乡居民享有的公共品存在巨大的差距。城乡“二元”公共品供给制度和城乡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不仅不断强化了我国的“二元”经济体制,不利于城乡统筹协调发展,也不利于我国经济可持续的发展。   作者在我国城乡收入扩大化和公共品二元供给的背景下,研究城乡公共教育和社会保障公共品供给的差距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本应该发挥“二次分配”作用的公共教育和社会保障公共品的城乡“二元”供给政策是起到了缩小和调节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抑或反而起到了逆向调节的作用?   本文首先通过文献回顾了当前国内外有关城乡收入差距的研究现状,作者发现对于城乡收入差距的研究已经积累了非常多有价值的研究,但比较少的学者从公共产品的角度来研究城乡收入差距,而且他们的研究都是建立在福利经济学的角度来研究作为公共产品发挥收入再分配的作用,而忽略了教育和社会保障公共品对人力资本的影响。因此也忽略了从人力资本积累角度来讨论城乡“二元”的教育和社会保障供给制度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造成的影响。   本文在基于罗默,卢卡斯等为代表的“新增长理论”的基础上,把知识和人力资本引入对收入影响来研究公共教育和社会保障对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在分析了我国城乡公共教育和社会保障的“二元”体制和供给现状之后,构建了一个基于厂商、政府、家庭的世代交叠理论模型,通过模型推导从理论角度揭示公共教育和社会保障对收入的作用机制。本文研究发现:社会保障通过作用于有效家庭时间,公共教育通过作用于教育投资,二者共同影响人力资本积累从而影响收入。其次,通过数值模拟进一步研究公共教育和社会保障与收入分配之间的关系,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公共教育和社会保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此外,我们结合我国城乡公共教育和社会保障的投资数据,实证研究了我国城乡公共教育和社会保障的供给差距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城乡的二元教育、社会保障公共品供给扩大了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在此基础上,本文进行了反事实分析,发现在保证城乡社会保障率相同或城乡公共教育投资相同,或者城乡社会保障和公共教育投资都相同的情况下,城乡预期收入差距比都有不同程度的缩小,其中公共教育调节城乡收入差距效果好于社会保障的调节效果。最后为政府调节公共支出结构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其他文献
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步伐逐步加快,QFⅡ获准进入我国证券市场的规模显著提高。QFⅡ在我国证券市场上的投资行为,对市场的影响力正不断加强。因此,掌握QFⅡ在证券市场上的
农户的贫困问题一直备受学术界和政府的关注。我国划分了14个连片特困区作为未来十年扶贫攻坚主战场,这些区域生存条件恶劣、自然灾害频繁,农户直接面临着多样的风险冲击,并以正
本文通过文献分析、案例分析、DEA效率分析方法,对美国财险互联网经营模式案例和我国颇具实验意义的众安保险模式进行分析讨论,探索我国财产险保险主体经营发展方向。  在各
网络科学是21世纪备受关注的交叉性学科,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许多复杂系统都可以借助复杂网络进行描述和研究。在复杂网络上研究病毒、社会舆论等各种传播规律已成为当前的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