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重点开始转移到农村,加快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解决农村“三农”问题成为当前政府施政的一大重点。而“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增加农民收入,农村信用社作为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核心机构,其提供的关系型贷款,能够有效地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资金需求,同时有利于完善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建设。国外现有的研究成果主要是对关系型贷款的影响因素和适应对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逐渐从单纯的理论分析过渡到了数量化分析,而国内的研究则集中在通过关系型贷款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对银行组织结构和关系型贷款的关系有一定的研究,国内外研究共同面临着运用关系型贷款解决融资困境的具体措施上研究不够,缺乏切实可行的解决思路和方法,而在如何通过关系型贷款解决农户资金短缺方面,基本上处于空白,这也正是本文将要解决的问题。由于农户在贷款条件方面和中小企业存在着极大的相似性,通过对农户和中小企业的基本情况作比较发现,农户选择关系型贷款较中小企业更加有优势,通过农户和农信社的博弈分析可知,双方只有在合作,并相互守约的情况下才能实现双方利益的最大化。受农村经济发展状况和金融环境的制约,我国当前农户融资现状不容乐观,主要体现在宏微观两个方面,具体表现在农户自身不足、信息不对称、政府缺位和制度缺失、金融抑制和金融体系结构缺陷、社会信用制度缺失等几个方面。文章通过对“软信息”生产的多个特征进行因子分析,计算得到因子得分,然后从影响农户软信息生产的因素着手,建立回归模型。结合调查问卷的统计数据,实证结果显示,信贷员在农户“软信息”的生产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应该提高信贷员的信息生产能力,促进农户关系型贷款的进行。我们可以从完善贷款机制和信贷条件、大力推进中介机构的建设与完善、赋予信贷人员以更多的权力、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四个方面完善农信社对农户的关系型贷款的,有利于信用社本身发展,解决农户的资金短缺问题,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