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态女性主义(ecofeminism)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西方,是在女性主义已形成一定气候、环保运动开始步入正轨以及女性主义者对环境保护运动的积极号召和参与的背景下形成的主动适应社会变革需要的文化思潮。其主要从女性性别视角通过在理论和实践层面系统而深入的研究人类所面临的生态危机,重点关注女性和自然的紧密联系,尝试寻求社会上普遍存在的贬低女性和贬低自然两者之间的关系,坚决反对父权制统治模式和二元思维方式对女性和自然的压迫和剥削,提倡在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建立新型的和谐关系。因此,对女性和自然关系的关注和分析、对西方现代科学观的否定和批判、对“父权制”世界观及价值二元论的批判就构成了生态女性主义最基本的观点。
生态女性主义关注的核心话题始终是女性和自然的关系。在短短的三十年中,生态女性主义学者围绕这一话题形成了众多的流派和观点,呈现出由浅入深的研究态势。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末的早期生态女性主义强调女性和自然联系的历史作用,它主张女性是保护生态系统的天使,号召妇女积极投身到生态保护运动中,对女性解放和环保运动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生态女性主义者认定女性和自然的解放是相互关联的,二者缺一都无法实现真正的解放。
《自然女性》和《自然之死》等文本所呈现的理论内涵共同构成了早期生态女性主义女性和自然观的特点:侧重从历史的角度以追根溯源的方式探寻女性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建立与形成:某些学者的著作带有本质主义的痕迹,因为她们或多或少认为,压迫逻辑的、本质的、普遍的决定性原因存在于男人和女人之间的生物学差异——而非他/她们的“社会性别自我”的差异——之中:以对西方现代科学观、二元论的批判来剖析女性和自然。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研究的不断深入,许多女性主义学者包括生态女性主义学者认识到,早期生态女性主义那种过分强调女性和自然联系的历史作用的方式,将无法摆脱逻辑上的矛盾,会犯本质主义与二元论的错误。于是很多学者开始不承认和接受所谓存在特别的理解、体验和评价世界的“女人方式”,担心承认女人比男人更靠近自然会强化独裁和支配的逻辑,致力于分析和批判女性与自然相联系的概念,指出女性和自然受双重统治的根源乃是统治逻辑和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强烈批判西方近现代环境伦理学中以统治逻辑和二元对立为特征的理性主义、机械论、男性中心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等观点。她们试图超越性别特征深入到哲学理论层面来研究女性与自然的关系,探求对自然和女性统治的根源。有的甚至还吸纳了后现代主义的观点来确立自己的女性与自然观。
21世纪的今天,在全球生态环境危机日益加剧的语境下,生态女性主义关于女性与自然的观点有着极为重要的而深远的意义和影响。其克服了女性主义、生态主义视角单一的缺陷,而力图从女性和自然的关系的视角出发,将环境问题和妇女问题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察,使生态主义和女性主义得以互相促动、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