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方牵引矫治替牙期重度骨性前牙反(牙合)的研究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meteor1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旨在对替牙期重度骨性前牙反牙合患者一期矫治中前方牵引治疗前后的X线侧位片行头影测量分析,同时对牙牙合及软组织侧貌进行评价,并进一步分析重度骨性前牙反牙合患者前方牵引治疗前后骨性和牙性变化,从而为正畸临床制定合理、可行的矫治计划提供重要参考依据。对象和方法:选择替牙期重度骨性前牙反牙合患者20例作为研究对象(-6。<ANB<-4°),替牙期轻中度骨性前牙反牙合患者20例作为对照组(-4°<ANB<0°),每组男女各10例,年龄7-12岁,平均8.7±1.4岁。所有患者均呈凹面型,前牙反牙合、磨牙呈近中关系,反覆盖2-6mm,下颌不能后退,上下牙弓无明显宽度不调,可伴有轻度下颌前突,不伴有下颌过度生长,口内无病理性改变,无其他的颅颌面畸形,一般情况良好,生长发育正常,均无正畸治疗史。每例患者均未扩弓,只采用前方牵引矫治。矫治前后分别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采用传统头影测量方法和Pancherz头颅参照系统对治疗前后的数字化X线头颅侧位片进行测量分析。硬组织测量指标21项,软组织测量指标6项。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对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统计治疗前后测量项目的变化。结果:前方牵引结束后,两组患者均建立了浅的覆(?)覆盖关系,磨牙关系及Ⅲ类骨面型明显改善,患者及家长对侧貌较满意。疗程4-6个月,平均疗程5.3±1.3个月。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硬组织测量指标SNA、ANB、ANS-Me、N-Me、U1-SN、U1-NA(°)、L1-MP、SN-MP、Wits值的变化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所有软组织测量指标的变化也均具有显著性差异;此外,重度组中U1-NA距、L1-NB角、L1-NB距、U1-L1治疗前后也具有显著性变化。2.两组患者头影测量结果差值比较显示,硬组织测量指标ANS-Me、U1-SN、U1-NA(°)、U1-NA(mm)、L1-MP、L1-NB (°)、L1-NB(mm)、SN-MP、Wits值的变化,重度组较轻中度组更加明显;软组织测量指标上唇突、面型角、上唇-审美、下唇-审美的变化,重度组较轻中度组更加明显。结论:1.替牙期重度骨性前牙反牙合患者前方牵引后上颌骨前移,下颌骨顺时针旋转,上下颌骨矢状向位置变化明显,矫治前后有显著性差异,与轻中度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2.替牙期重度骨性前牙反牙合患者前方牵引后上前牙明显唇倾,下切牙明显舌倾,较轻中度组变化明显,且有显著性差异。3.替牙期重度骨性前牙反牙合患者前方牵引后,骨性变化(26%)明显小于轻中度组骨性变化(42%)。4.采用前方牵引治疗替牙期重度骨性前牙反牙合患者,其侧貌及骨骼改形均有显著性变化,早期矫治效果明显。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