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染嗜水小核菌(Sclerotium hydrophilum)的双链RNA病毒研究

来源 :浙江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shaphoto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稻纹枯病是水稻作物的一种主要病害,该病严重影响水稻及其他禾本科作物的产量和质量。现有研究认为引起水稻纹枯病症状的病原菌主要为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solani),其次为水稻枯斑丝核菌(Rhizoctonia oryzae)和嗜水小核菌(Sclerotium hydrophilureSacc)。通过研究侵染水稻纹枯病菌的病毒,将对病毒-纹枯病菌-水稻的互作关系研究,以及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具有较大的潜在意义。本研究从杭州发生水稻纹枯病的植株上分离纯化了多株致病真菌,对其进行了dsRNA检测,发现其中菌株含有大小在1700-2300bp左右的多条dsRNA条带。将该菌株进行形态学和18S rDNA-ITS分子鉴定,结果显示为嗜水小核菌。利用经修改的单引物扩增法(Modified Single PrimeAmplification Technique, M-SPAT)对dsRNA进行cDNA克隆测序,共获得10条大小在1704-2306bp之间的cDNA序列。另一方面从菌丝中提取病毒粒子,电镜观察病毒粒子呈球状,直径在35-40nm左右。从病毒粒子中提取病毒基因组核酸,电泳分析表明dsRNA条带与从菌丝中抽提的dsRNA条带一致。采用cDNA序列的ORF框内序列设计特异的引物,同时运用RT-PCR检测和生物素标记Northern blot验证了分离自真菌的dsRNA和来源于病毒粒子的基因组核酸的一致性。通过病毒粒子特征分析、病毒基因组核酸结构分析、编码蛋白功能推测分析及系统进化分析等综合分析,推测10条dsRNA序列可能分属于三种不同的双分病毒科(Partitiviridae)新病毒,以及另外一种分类地位不确定的新病毒。这些病毒的暂定名以及组成推测如下:Sclerotium hydrophilum Virus1(ShV1),基因组为ShV1R1(1975bp,编码RdRp)和ShV1R2(1728bp,编码CP);Sclerotium hydrophilum Virus2(ShV2),基因组为ShV2R1(2038bp,RdRp)、ShV2R2(1809bp,CP)和ShV2R3(1704bp,未知功能蛋白);Sclerotium hydrophilum Virus3(ShV3),基因组为ShV3R1(2074bp,RdRp)、ShV3R2(2306bp,CP)和ShV3R3(2100bp,未知功能蛋白);Sclerotium hydrophilum Virus4(ShV4),基因组为ShV4R1(2121bp,RdRp)和ShV4R2(1953bp,2个假定蛋白)。ShV4与耐热病毒Curvularia thermal tolerance virus (CThTV)进化关系相近,但分类地位不确定。4种病毒基因组构成中,ShV3的基因组分还需进一步确定。综上所述本研究在水稻致病真菌嗜水小核菌中发现了可能4种复合侵染的病毒,并对相关病毒传播方式与进化关系进行了讨论。
其他文献
对于他克莫司(FK506)这种结构复杂的免疫抑制剂来说,详细的代谢合成调节机制是知之甚少。信号分子γ-丁内酯(GBL)合成基因簇对抗生素的合成和链霉菌的形态分化有重要作用。本文研究了位于GBL合成基因簇上的链霉菌抗生素调节蛋白(SARP)家族调控因子BulZ。敲除bulZ造成他克莫司的产量降低,孢子在平板上的分化也发生明显延迟,这些结果表明,BulZ对他克莫司的合成以及孢子分化起到了积极的调节作用
学位
虎纹蛙(Hoplobatrachus rugulosus)的养殖目前只在我国热带地区有开展,其主要原因是虎纹蛙是耐热不耐寒型的动物。而在养殖场,急剧温度变化(骤冷骤热)是虎纹蛙死亡率急剧升高
燃料电池电催化剂是燃料电池的一部分,它影响着燃料电池的性能,也是燃料电池成本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燃料电池能否商业化推广的关键因素。目前,常用的催化剂是商业Pt/C催化剂,由于成本高,资源有限,严重阻碍着Pt/C催化剂的商业化生产。特别的,Pt/C催化剂在甲醇催化过程中易CO中毒,在氧气催化还原过程中,因为甲醇渗透,产生混合电位等缺点,使得Pt/C催化剂的催化活性下降,从而也影响着燃料电池的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