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并购是A股上市公司改善业绩常用工具,特别在证监会不断推进退市制度的背景下,一大批自身主业经营不佳的上市公司逐渐尝试通过外延并购的方式改善自身业绩。同时,部分上市公司自身业绩不错,也在努力通过外延并购扩展双主业。工业机器人(也可称为工业自动化)行业自2015年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规划后,迅速成为A股并购青睐对象。根据不完成统计,2014年至今A股已完成多起工业机器人并购,如黄河旋风(600172.SH)、华昌达(300278.SZ)、楚天科技(300358.SZ)、劲胜精密(300083.SZ)等。但上市公司对工业机器人标的资产的收购,对于其自身业绩是否能有真正贡献,上市公司在并购过程中需要具备哪些条件,都需要进一步研究以便能够更好的帮助和指导上市公司对工业机器人标的收购。本文首先明确了研究的背景以及研究意义,进一步挖掘分析了上市公司并购的概念、动机以及相关理论。然后,为了方便对工业机器人领域的认识,着重介绍了工业机器人行业现状、概况、产业链上下游分析、政策环境、推进及制约发展的因素等。接着对我国2010-2015年发生的针对工业机器人领域的93起并购案例进行统计及检验分析,试图寻找工业机器人领域并购事件对上市公司的超额收益以及经营绩效是否有显著影响。经过研究发现,工业机器人领域的并购会使得相关上市公司在并购披露前后3日获得不少于1.4%的超额收益,通过进一步回归发现,超额收益与收购标的股权比例正相关与上市公司收购前的收入增速负相关。在上市公司经营绩效方面,长期来看,机器人(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并购事件对上市公司经营绩效有显著改善,具体体现在并购后一年的毛利率以及营收增速显著好于并购当年以及并购前一年。并购后一年的净利润增速显著好于并购当年以及并购前一年。从回归结果来看,毛利率、营收增速的改善无法用相关自变量进行解释,就收入增速的改善来看,其与收购相对规模正相关,与并购标的股权比例负相关。本文对我国工业自动化领域并购概况统计研究,主要采用财务指标分析,对我国工业机器人领域的并购事件进行超额收益以及经营绩效分析研究,希望能为国内后续工业机器人标的资产并购提供一定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