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末以来,转基因技术飞速发展,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一次新的革命。转基因食品作为转基因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但是,对很大一部人来说,转基因食品仍然是一个新兴的概念。面对市场上种类繁多的转基因食品,消费者往往需要借助一定的方式来从中获取信息。尤其是在转基因食品安全性尚无定论的情况下,对相关信息的公开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出于保护消费者知情权、保障转基因食品安全监管的目的,转基因食品标识制度应运而生,成为世界各国、各地区对转基因食品进行安全监管的重要手段之一。2002年,我国初步建立了转基因食品标识制度,规定对转基因食品进行强制标识。这对于我国转基因食品安全和消费者权益的保障具有重大意义。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现有的法律体系已经不能有效解决市售转基因食品的标识管理问题,我国转基因食品标识制度的缺陷日渐暴露。为此,我们需要结合当今国际形势及我国的具体国情,进一步完善我国转基因食品标识制度,确保消费者知情权和我国转基因食品安全监管,培育有序、健康的转基因食品市场。本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首先,从转基因食品相关概念入手,对转基因食品、农业转基因生物及转基因农产品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着重分析了转基因食品的关键问题及转基因食品标识的核心问题。同时,以法学、经济学、社会学相关理论为切入点,深入剖析了我国转基因食品标识制度的理论基础。其次,以典型国家和地区的转基因食品标识制度为例,对世界上三种不同的制度类型进行了介绍和分析。通过对国外转基因食品标识制度的基本理念、监管主体、具体法律规定等内容进行分析,得出国外转基因食品标识制度对我国的启示。再次,对我国转基因食品标识制度的现状进行考察。包括对我国转基因食品标识制度的立法现状、运行现状及消费者认知现状三个方面的考察和分析。先对我国转基因食品标识制度的立法实践及其所确立的制度内容进行了梳理,然后对目前我国市售转基因食品的标识现状进行了总结,最后通过实证调查的方式,以武汉市和杭州市两个特大城市的消费者为对象,进行了消费者对我国转基因食品标识制度认知现状的考察。另外,基于对现状的梳理,分析了我国转基因食品标识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立法体例和立法内容的不足、监管主体有待优化、配套制度亟待完善、知识宣传与文化传到不够到位四个方面,并依次进行了深入分析和阐述。最后,提出了完善我国转基因食品标识制度的法律对策。着重分析了完善转基因食品标识立法、优化监管主体、健全相关的配套制度以及优化制度运行环境四个方面的对策建议,以期解决我国转基因食品标识制度现存的问题,保障转基因食品的培育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