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投资者情绪对IPO抑价的影响研究

来源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7106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我国A股IPO抑价现象即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IPO抑价现象,即指新股发行上市时,其首日收盘价高于发行价的现象。针对IPO抑价现象产生的原因,学界主要有两种理论:一种是认为IPO抑价现象来源于一级市场发行定价偏低,第二种是认为 IPO抑价现象主要来源于二级市场价格虚高。随着 IPO定价机制和发行机制在全球市场中不断完善,IPO高抑价率现象却并没有消失,因此越来越多的学者由对 IPO一级发行市场的研究转移到对 IPO二级市场的研究,投资者情绪也越来越引起众多学者的重视和进一步研究。本文对目前国内研究比较匮乏的机构投资者情绪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将机构投资者情绪和个人投资者情绪进行了区别对比,并研究了不同类型投资者情绪对 IPO抑价率的影响。  本文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拟合了三大指标,即机构投资者情绪综合指标(IICSI)、个人投资者情绪综合指标(RICSI)以及市场趋势综合指标(MCSI),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模型,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研究了我国机构投资者情绪和个人投资者情绪对我国A股市场新上市企业首日抑价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整体A股市场,机构投资者情绪对新股上市首日抑价率具有显著影响力,且具有正相关关系;在此基础上,对比机构投资者情绪和个人投资者情绪对新股上市首日抑价率的影响力,我们发现两者与IPO抑价率的正相关关系均显著,且个人投资者情绪的影响力略微胜出。通过对主板市场、中小板市场和创业板市场上 IPO抑价现象和投资者情绪的进一步对比分析中我们发现,个人投资者情绪对主板市场IPO抑价现象具有更好的解释力,机构投资者情绪对中小板市场IPO抑价现象具有更好的解释力,而创业板市场IPO抑价率则对市场整体趋势更为敏感。  因此我们提出,政策制定者与市场监管者需要继续深入新股发行制度的改革,并加强对二级市场的监管,包括法律法规制度方面的完善和信息披露程度的提高。此外,我们认为不仅要对个人投资者加强教育与指导,还要大力发展理性机构投资者。鉴于机构投资者的重要性,我们要有计划的去培养更专业、更理性的机构投资者,运用机构投资者的专业知识和影响力,来对我国新股发行市场产生更积极更正面的影响,从而使得我国股票发行市场更加健康、成熟和稳定。
其他文献
近年来,我国的中小企业发展迅速,其规模小、经营灵活,在改善民生、增加税收、扩大就业、稳定社会、活跃经济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国民经济中最具活力的部分。然而,与中
IPO抑价是世界各国证券市场上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学术研究的热点。对于IPO抑价的谜团,学术界提出了很多不同的假说,早期主要是信息不对称理论,随着行为金融学的不断发展,人
作为缓解贫困、提高低收入者风险抵抗能力的重要途径,小额信贷已成为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促进农民增收、推进城乡统筹、加速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
2008年金融危机后,我国制造业发展受到巨大冲击,产品附加值低、产能过剩等结构性问题突出,制造业面临严峻的产业转型升级压力,亟须找到新的发展路径,培育新的增长点。2014年国家出台相应政策,提出要借助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制造业的融合,塑造制造业的新优势。然而,作为知识密集型的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创意设计等生产性创意产业在我国起步较晚,整体发展水平不高,与制造业的关联程度较低。但由于两产业存在天然共生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