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催化乙醇法制浆是目前最有可能实现工业化的无污染制浆方法。然而,自催化乙醇法制浆存在着蒸煮温度偏高和乙醇木素吸附在纤维表面的现象,不但对蒸煮设备耐压性要求较高,而且造成了吸附的木素使后续漂泊药品用量增大的弊端,严重影响其产业化的推广。针对这两个问题,如若能够探析随蒸煮的进行,木素在植物纤维细胞微区的迁移机理,同时明确不同结构类型木素在不同时间段的迁移规律和迁移木素的结构特点,可以使我们从源头上了解自催化乙醇法制浆,为探索进一步优化工艺条件和降低乙醇法蒸煮温度奠定一定的基础,,并为合理解决制浆和洗涤过程中的木素吸附现象提供理论依据。本论文对杨木自催化乙醇制浆木素在杨木细胞微区的分布进行了检测,研究了在不同保温时间内,木素在杨木细胞微区的迁移规律,同时对杨木原料木素和不同保温时间下的黑液中的木素、纸浆中残余的纸浆木素以及吸附于纤维表面的吸附木素运用现代分析测试手段,对分子量、结构和热稳定性进行了研究,以期从机理层面更好地了解杨木自催化乙醇法制浆。使用SEM-EDXA对杨木微区探测发现,木素在细胞角隅浓度最高,胞间层次之,细胞壁浓度最低;在初始脱木素阶段和大量脱木素阶段,木素在细胞微区各结构的脱除速率为胞间层(ML层)>细胞角隅(CC)>次生壁(S层);在残余脱木素阶段,木素在细胞微区各结构的脱除速率为细胞角隅(CC)>胞间层(ML层)>次生壁(S层)。对原料木素和不同保温时间下的黑液木素、纸浆内残余的纸浆木素和吸附于纤维表面的吸附木素进行研究。使用凝胶渗透色谱(GPC)对分子量的分布进行了研究,获得了分子量的变化规律和分布情况;使用31P-NMR技术得出木素结构谱图,对木素中各脂肪族羟基、羧基和酚羟基等功能基团进行了定量分析对比,明确了不同木素在自催化乙醇法蒸煮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利用13C-NMR谱图和二维HSQC核磁共振谱图对木素结构进行了综合性的分析,获得了木素在蒸煮中的结构变化特点;最后利用TGA对木素的热解性能进行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