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2014年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针对我国民族关系发展提出了新的重要思想观点,即“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思想,这一思想提升了中国共产党的民族理论新境界,彰显了中国共产党改善民族关系、促进民族团结和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坚定信念和自信。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发展,各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的因素增多、差异愈加减少,这已经成为一个不辩的事实。而曾一个较长时期内有的学者对此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反映了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已经不再适应当前的形势,企图效仿美国为代表的“民族大熔炉”模式来改变中国现行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之所以出现这种看法的原因是虽然“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概念在第五次中央西藏工作座谈会上首次被明确提出了,但在党的文献中对其未作出明确详尽的理论渊源以及内涵阐释,因此导致了一些学者对此产生不同的见解。本论文主要采用文献分析法和梳理、比较的方法对中国共产党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思想进行研究。首先从中国共产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追溯中国共产党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思想的理论渊源、中国共产党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思想的历史基础和中国共产党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实践基础;其次从理论上分析中国共产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思想的科学内涵和基本观点,同时从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民生、援疆和援藏战略举措、“五个认同”等方面分别阐述中国共产党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思想的成功实践;最后从理论维度和实践维度两个方面,科学剖析中国共产党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思想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当代价值。本论文研究对澄清一些学者也对我国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的不正确观点,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