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世纪70年代,《申报》在上海创刊,自创刊伊始,就有零星的融资广告出现,之后随着西方融资方式在中国地不断发展,各类融资广告开始大量频繁地被刊载在《申报》上。本文通过对《申报》融资广告的研究,考察了《申报》融资广告的发展历程,并在融资广告分类研究的基础上,对近代彩票、债券、股票、储蓄等融资方式的经营细节进行了研究,总结了近代中国融资方式在广度上和深度上多样化的发展方向,以及在植入与经营过程中,时时流露的中国化烙印。本文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从整体入手,概括性地描述了《申报》融资广告的历史沿革。在具体考察完《申报》融资广告兴起的时代环境及其特点之后,又对《申报》融资广告在晚清、北洋政府、南京国民政府等三个时期的发展进行了概述;第二部分具体介绍了彩票及债券融资的演进历程。彩票与债券在近代中国的发展都经历了一个从兴盛到滥觞的过程,然而其作为当时的有效筹资方式对政府及企业解决财政危机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第三部分从《申报》广告出发,详细地考察了近代公司制下股本融资及股票市场的发展。并从股票发行过程中的几个方面分析了近代公司在进行融资过程中的本土化特征;第四部分是对储蓄融资方式的介绍,分别详细阐述了新式银行业态下储蓄融资的发展情况,以及近代储蓄衍生机构——储蓄会及企业储蓄部在开展存储活动时的经营概况;第五部分属于结语部分,通过对《申报》融资广告的系统考察,总结了近代中国资本市场融资方式的多样化发展及本土化经营。综观《申报》融资广告中近代中国融资方式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可以看到中国近代融资方式的经营是特殊环境发展下的产物,虽然历经了几十年的不断发展,但仍未能臻于完善。中国当代资本市场及融资方式的发展尚处于成长阶段,与近代中国具有一定的相似性,研究近代融资方式的经营与发展,对我国当前资本市场的良性运行有着重要的历史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