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地震时期低碳旅游城市实现路径的研究——以汶川大地震后青川县城创建“中国低碳城”为例

来源 :西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fwand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震使人类学会敬畏自然、保护自然,期望实现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然而目前城市快速发展往往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盲目粗暴式的建设开发破坏了生态平衡,最终导致许多人为次生灾害的爆发,要摆脱这种恶性循环发展模式,必须将减少人类对环境的影响、环境保护与生态放到与经济发展同等重要的位置进行考虑。与此同时低碳经济的概念应运而生,低碳经济是发轫于20世纪90年代,是为应对全球变暖提出的一个新的发展理念,一经提出被各领域专家一致推崇,在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发展趋势、低碳生活逐渐成为社会时尚的新时代,发展低碳旅游业已经成为旅游业转变发展的方式。我国也在2010年下发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中表示,要推进节能环保,实施旅游节能节水减排工程,倡导低碳旅游方式。国家旅游局2010年全国工作会议也明确提出将制定旅游景区和城镇节能减排工作指南,大力推进旅游节能减排工作。低碳旅游业是低碳经济的一部分。即在利用现代技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防止全球变暖的同时谋求经济发展。而低碳旅游作为低碳经济的一种响应方式,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旅游企业、景区和城市开始重视并实践。在地震后重建的时期里面,如何实现低碳旅游城市的创建发展路径将是并本文研究的重点。  本文首先对“低碳旅游城市”和“后地震时期”中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并对国内外的低碳旅游城市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进行了介绍,除此之外还总结了国内外城市在地震之后的旅游发展状况。  然后本文通过对震后城市的旅游业发展比较以及相关旅游城市的低碳化建设途径的总结归纳,以及对震后建设低碳旅游必要性研究的阐述,得出震后关于构建低碳旅游城市的基本原则。同时对构建低碳城市的对策采取了实证研究方法,并进行了“基于汶川大地震后青川县城创建‘中国低碳城’旅游感受”的问卷调查,通过对数据收集整理、实证分析以及结合青川县城在汶川大地震后创建“中国低碳城”案例分析后,尝试着探讨出关于后地震时期中建设低碳旅游城市的路径步骤。  最后本文对主要观点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研究中的不足之处和进一步研究的意义。
其他文献
目前我国人口大量涌向城市,城市化率的不断提高,促进了商业消费,使其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大型购物中心作为商业消费的重要载体,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前期策划和后期设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乡环境与园林绿化的建设对花木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传统花木基地,是一种生产性绿地,不具备观赏和游览的功能,而休闲意识的增强,使人们开始注重对花木基地休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的生活需求和方式也在不断的发生改变。医疗建筑作为一个功能复杂的大型综合体,传统的功能和技术的结合体的形象也在慢慢的发生改变。我们的
在城市的大规模、高密度建设发展过程中,全球范围内出现能源危机、城市空气污染加剧、水资源紧缺、洪涝灾害频发、地下水污染等环境问题。基于此,城市建设开始从工业文明向生态
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大力发展钢结构与装配式建筑,以节约能源,改善环境为目的,积极推动被动式超低能耗等节能型建筑的研究与建设。山东建筑大学绿色建筑协同创新中心科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城市宜居性的要求也越来越多,特别是对承担着市民休闲生活主体的城市公园的要求已随着城市的发展有更高的要求。人们对公园的需求不仅在量的方面不断
21世纪以来日益严峻的自然灾害威胁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迫切需求唤起了学术界对于历史文化遗产重建规划的思考。但国内的历史城镇的重建规划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鲜有立足于历
“十八大”提出了新时期我国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农业园区作为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主要载体,逐步成为研究的热点。目前苏州农业园区的发展
在快速城市化与城市逐渐转向内涵式发展背景下,城市色彩规划对于展现城市特色形象,提升城市竞争力,传承城市历史文化,提高居民生活品质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国色彩规划实
目前我国处于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基于我国传统居住文化特点、风俗习惯、以及未富先老的国情,居家养老仍是我国最主要的养老模式。社区作为最主要的空间载体,承担着老年人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