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为揭示油菜种内种间的遗传差异,挖掘种质资源在遗传育种中的功能应用,本论文对湖南省油菜种质资源库中的核心种质进行了基于SNP标记及形态学标记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其中,开展基于形态学标记的甘蓝型油菜种质资源132份,开展基于SNP标记的种质资源共276份包括甘蓝型油菜品系266份及白菜型等近缘种品系10份。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对132份供试材料的16个表型性状进行统计分析,共检测到47个变异类型,平均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揭示油菜种内种间的遗传差异,挖掘种质资源在遗传育种中的功能应用,本论文对湖南省油菜种质资源库中的核心种质进行了基于SNP标记及形态学标记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其中,开展基于形态学标记的甘蓝型油菜种质资源132份,开展基于SNP标记的种质资源共276份包括甘蓝型油菜品系266份及白菜型等近缘种品系10份。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对132份供试材料的16个表型性状进行统计分析,共检测到47个变异类型,平均每个表型性状的变异类型为2.94个。其中基叶叶型变异类型最少全为裂叶,花瓣颜色及种皮颜色的变异类型最为丰富分别为7种和6种。各个性状类型在供试材料中基本都得以表现。该项结果表明供试材料的表型性状变异丰富,遗传多样性高。2.通过计算132份供试材料的11个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香农多样性指数发现:11个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值介于8.36~76.57%之间,平均变异系数为34.59%,其中角果长度变异系数最大(76.57%),变异幅度在3.13~58cm之间;含油量变异系数最低(8.36%),变异幅度在33.05~50.01%之间。11个数量性状的香农多样性指数范围在6.85~7.05之间。该结果均表明132供试材料的数量性状变异丰富,多态性高。对数量性状间的相关性及主成分进行计算发现:各性状间均存在一定程度相关性,其中株高与其它性状都呈正相关;11个数量性状最终获得4个主成分因子,且可代表供试材料数量性状的大部分遗传信息。对132份供试材料进行聚类,最终将其划分为三大类群,且分类依据主要与材料的株高及含油量等性状有关。3.利用甘蓝型油菜基因组60k芯片对266份甘蓝型油菜品系及其近缘种品系10份进行全基因组SNP位点分析,原始数据通过Visual Basic软件筛选,利用Powermarker软件计算SNP位点PIC值和供试材料间的遗传距离值,并绘制聚类分析图。得出以下结论:根据SNP标记缺失率和染色体分布均匀度共筛选到24593个SNP位点,平均每条染色体分布1294个多态性位点,位点的平均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401、平均主要等位基因频率为0.6883、平均多态性信息含量为0.316;276份供试材料间遗传距离在0.0001~0.477之间,平均为0.3296,Kinship值为0的占71.49%;供试材料可分成5个大类,其中最大类(含有250份种质)又可分为9个亚类,供试材料的类群分布与种质类型、地理来源一致。研究结果表明供试育种亲本种质遗传多样性丰富。本论文以湖南省作物研究所构建的湖南省油菜种质资源库中的核心种质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基于表型性状及SNP标记的遗传多样性分析,阐明了供试材料的遗传多样性,研究证明SNP标记比形态学标记能更客观的反映供试材料的亲缘关系,为油菜种质资源鉴定和育种利用提供了技术支撑和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近年来,海上风电建设发展迅猛,为获取更高效率的风能,海上风机塔正向离岸更远的水域延伸,相比来自风机塔的竖向荷载,风、波浪等产生的侧向荷载更起决定性作用,由此对基础的侧向承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实际海洋环境中海床沿深度方向的土层分布情况也极为复杂。而作为海上风机最常用的一种基础,大直径单桩基础尽管有其优势,但随着这种受荷环境和地质条件的不断复杂化,已不再是最优的首选。为此,一种新型的单桩-摩擦盘
装配式桥梁以其施工方便、结构简单等优点得到广泛的应用,在我国公路桥梁中中小型装配式预制混凝土桥梁已成为主流。但同时由于普通混凝土的性能不足,大部分装配式预制桥存在混凝土开裂、接缝老化等多种问题。其中以接缝问题危害最为严重,这与普通混凝土的强度较低、耐久性差、易开裂等有关,因此更轻质、高强、耐久的材料是突破该问题的关键。UHPC(超高性能混凝土)是一种超高强度、高韧性与耐久性的新型水泥基材料。如果能
针对活性粉末混凝土(简称RPC)结构柱抗火性能研究的盲区,论文开展了7根大尺寸配筋结构柱的高温试验,获取了试件高温下的截面温度场及轴向变形曲线,分析了控制温度、轴压比、保护层厚度及混凝土种类对结构柱高温后力学性能的影响,并提出了钢筋RPC结构柱高温后剩余承载力的计算方法,为RPC结构柱的抗火设计及高温后的性能评估奠定了基础。本文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钢筋RPC柱高温作用后表观形态明显变化。经历
传统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在海洋环境下存在耐久性差、原材料(淡水、河砂、砾石)长距离运输成本高等问题,已成为制约岛礁工程建设的瓶颈。基于纤维增强塑料(Fiber Reinforce Polymer,简称FRP)和活性粉末混凝土(Reactive Powder Concrete,简称RPC)这两种高性能材料,以及海水、海砂、珊瑚礁等岛礁资源,所提出的RPC管-海水海砂珊瑚骨料混凝土组合柱(Seawater
作者所在团队在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研发工作的基础上,提出钢桥轻型组合桥面体系,即:“钢面板+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表面层”的组合形式,该桥面系有效解决了钢桥面铺装早期破损及桥面疲劳开裂两大难题。UHPC与表面层层间的粘结问题是桥面铺装的主要技术难题,由于桥面承受的是行驶的车辆循环往复的动态荷载,动态加载的试验方法与静力试验方法相比,更符合实际情况,采用动态加载试验方法研究桥面结构层间粘结性
不锈钢芯板结构是一种全新的不锈钢结构,由表面两层不锈钢薄板(后称面板)与夹在中间的按一定规律进行排列的不锈钢薄壁圆管(后称芯管)组成,这种组合方式使得不锈钢芯板在用作楼板时,结合了不锈钢材料、蜂窝夹芯板以及空腹网架的力学特性。面板与芯管之间采用热风钎焊技术进行刚性连接,这类焊接方式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芯板的残余应力,同时保证了接头强度可靠。目前已有学者针对不锈钢芯板楼板进行了研究,但是所提出的理论公式
并网光伏太阳能是非传统能源的先驱之一,几十年来,它在全球范围内都以高比例增长。由于各种原因,全球能源需求量正在急剧增加,而在能源行业导致的气候变化和温室气体排放正成为人类必须解决的一大难题。为克服这些挑战,本文提出了从可再生能源特别是从光伏太阳能产生能源,而不是依赖于天然气、煤炭和化石燃料的传统能源。在埃塞俄比亚,能源的供应和需求很不均衡,全国仅有44.98%的人口能够得到电力供应。为了向全国提供
随着我国对海洋资源的需求日益增长,海洋平台、海上风机等结构物不断兴建,桩基础因其承载力高、安装灵活等优点被广泛应用到这类海上工程。位于海洋环境中的桩基础不仅承受桩顶竖向力(V),还经常受到各种偏心侧向荷载引起的扭矩(T)作用,常规设计方法中往往因忽略V和T的耦合作用而导致桩身承载力评估出现偏差。此外,海洋地质环境复杂,桩基础多埋置于软、硬层交互的复合地层中。因此,基于现有研究成果,对软硬复合地层中
钢材因具有质量轻、材质均匀、强度高、塑性和韧性优良等特点,是在民用及工业建筑中大量使用的材料。在多高层建筑钢结构中钢框架结构体系为常用的一种结构体系,其中钢框架柱是钢框架结构体系中最重要的构件之一。本文以钢框架箱形截面柱法兰连接节点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试验和数值模拟分析对此类节点的受力性能和工程实用性进行了研究,主要内容如下:(1)查阅相关文献,概述了国内外关于钢框架柱连接节点、法兰连接、栓焊连接的
伴随着建筑领域技术的迭代与革新,大跨网壳结构,由于其立面形态颇具美感,在公共建筑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作为一种小质量、低阻尼的结构,大跨网壳天然具有风敏感特性,容易在灾害风荷载下发生动力倒塌破坏。基于此,探究大跨度网壳在灾害风环境下的可靠性已经成为了土木工程领域的热点方向。在过往的数十年间,针对大跨网壳结构抗风可靠度,国内外学者完成了大量研究工作,并形成了前后衔接的清晰研究链条:1)随机脉动风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