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层植片与全厚植片在板层角膜移植术后屈光状态及视觉质量的对比临床观察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yil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观察比较板层角膜移植术中,分别采用板层及全厚角膜植片,在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散光度数、角膜地形图形态及角膜UBM和植片透明度的变化,探讨降低板层角膜移植术后散光及提高最佳矫正视力与视觉质量的方法。本实验选取55例浅层角膜白斑患者且均行板层角膜移植术,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和9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散光度数、角膜地形图形态变化及角膜UBM和植片透明度的变化探讨在板层角膜移植中采用全厚植片能否有效地降低术后角膜散光,提高最佳矫正视力及视觉质量。   方法:   1.前瞻性分析2009年1月-2011年6月在我院行板层角膜移植术55例(55眼)。将其随机分为两组,采用实验组(28例28只眼)、对照组(27例27只眼)。所有手术均由同一位医师主刀,使用同一套显微器械及环钻系统操作完成。实验组采用全厚植片(仅去除内皮层及后弹力层),对照组采用普通板层植片,植片大小均为8.0mm,制备同样为直径8.0mm植床。植床制备:2%利多卡因与0.75%布比卡因1:1混合后作常规球后神经、筛前神经阻滞麻醉,结膜下及上下睑缘浸润麻醉,缝线开睑。用8.0mm环钻在角膜表面划界,确保周边完全包括了病变组织,用刀片小心剖切受体角膜,(实验组需剖切角膜厚度的4/5左右,对照组切至底层透明即可)制得平整光滑的植床。植片制取:取甘油保存的供体眼球,实验组植片:用环钻取全层植片,复水后剥除后弹力层和内皮层。对照组植片:供体眼球复水后,先使用虹膜恢复器作角膜的板层分离,再使用环钻钻取植片。固定:均使用Alcon公司生产的10-0单根尼龙线采用先间断缝合4针,再16针间断缝合的方法。   2.两组患者于术后8-10天出院,随访9-12个月,完全拆除缝线时间6个月。所有患者分别于术后3个月、6个月及9个月行眼科常规检查,以病历形式记录每次复诊时的最佳矫正视力、屈光状态、角膜地形图等资料。以上检查分别由本院同一熟练操作人员进行。   结果:   1.术后随访9-12月,平均10.8月。植片、植床均愈合良好,无一例感染、排斥反应、继发性青光眼等并发症发生。   2.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和9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散光度数、角膜地形图形态变化及角膜UBM和植片透明度的变化。   2.1术后3个月:最佳矫正视力:实验组平均0.4821,对照组平均0.3667,散光度数:实验组散光均值-4.4339,对照组-5.5622。两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与散光度数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术后6个月:最佳矫正视力:实验组平均0.5107,对照组平均0.3870,散光度数:实验组散光均值-3.4729,对照组-4.4085。两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与散光度数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3术后9个月:最佳矫正视力:实验组平均0.5214,对照组平均0.4130,散光度数:实验组散光均值-3.1761,对照组-4.3133。两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与散光度数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通过裂隙灯下检查角膜透明度:实验组角膜植床、植片愈合良好,植床、植片贴合的层间完全透明,未见明显瘢痕形成。对照组角膜植床、植片贴合的层间在高倍裂隙灯下,大多可见很浅的灰白色瘢痕,提示愈合欠佳;通过角膜UBM观察中央角膜厚度:两组无显著差异,但实验组角膜植床、植片贴合层间弧度平滑,均匀,并符合中间薄周边厚的生理特点,患者主观感觉视物清晰。对照组角膜植床、植片贴合层间粗糙不平,形成紊乱瘢痕,无规律。部分患者不能接受散光矫正,视物轻度变形,轻度复视。   结论:在板层角膜移植术中,采用全厚角膜植片,仅去除后弹力层和内皮层,能够最大程度的保持植片生理光滑面,有效的减少了瞳孔区的不规则散光,及浅层瘢痕形成,同时更加符合角膜中间薄周边厚的生理特点;对于基层医院来说,无需特殊设备也可达到移植愈合界面较光滑,从而提升视力及视觉质量,有很大的推广前景。
其他文献
目的: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enign prostate hyperplasia,BPH)是老年男性的一种常见疾病,急性尿潴留(acute urinary retention,AUR)是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的一种常见急症,据报道前
目的:细菌性脑膜炎是儿童期最常见的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之一,其确切免疫病理机制尚待进一步确定。金属基质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9, MMP-9)在血脑屏障的损害过
目的:对急性期及恢复期Vogt-小柳-原田病(Vogt-Koyanagi-Harada,VKH)患者的黄斑中心凹处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pectral-domain opticalcoherence tomography,OCT)图像特点进
胸膜活检术是获取活体胸膜组织标本的一项重要技术,通过胸膜组织学检查不仅可做出疾病诊断,而且可获得肿瘤性病变的病理组织学分型,为治疗方案的选择和评价预后提供重要的依
肺动脉高压的主要特点是肺血管阻力进行性升高,肺血管重构,导致患者最終因右心衰竭而死。右房在此过程中发生结构与功能的改变,这对调节右室充盈和维持整体心输出量具有举足
目的:50年代俄罗斯西伯利亚西部库尔干市的伊利扎诺夫(Ilizarov)教授,经过15年的研究,创造性地设计了环形外固定器及微侵袭技术用于矫形和创伤的治疗。这一技术的问世解决了
新生儿听力损失是较常见的出生缺陷。我国听力残疾人约有2057万,每年出生1950万的新生儿,其中约有0.1368%患有致残性听力损失,每年约新增2-3万个听障儿童。90年代以来新生儿听
目的:研究RNAi技术敲低结肠癌SW620细胞c-Met基因后对放化疗敏感性的影响,c-Met很有可能成为结直肠癌治疗的新生物靶点,针对c-Met的靶向治疗联合传统放、化疗对结直肠癌的治
目的:研究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及碳酸酐酶Ⅸ(CAIX)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并探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