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情绪调节困难与自杀意念的动态关系: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的作用

来源 :天津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xiaoD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少年期一般指12岁到18岁,是个体身心发育的关键期,也是个体容易罹患心理疾病的高危期和自杀的高峰期。青少年的自杀问题已经逐渐成为整个社会的关注重点。深入研究青少年自杀问题产生的原因,对于保证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自杀意念作为整个自杀行为的初始阶段,标志着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已处于极其危险的状态。而有自杀意念的青少年会一直处于自杀、抑郁和精神障碍的风险中。由此可见,探讨青少年自杀意念的形成原因和影响因素,对于整个自杀问题的研究和自杀干预措施的选择与实施都有着重要贡献。本研究在自杀的应激-易感模型、人际关系理论、动机意志整合模型和人类发展的生态生物学模型的基础上,考察初中生自杀意念的基本特点、变化趋势及其异质性特征,并进一步探讨情绪调节困难与自杀意念的共同发展变化趋势、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对两者共同变化趋势的影响以及环境因素在自杀意念异质性发展趋势中的作用。
  本研究以216名初中二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釆用自杀意念/自杀企图问卷、情绪调节困难问卷、家庭环境问卷和青少年感知校园氛围问卷,结合变量中心和个体中心的两种研究思路,进行为期一年、间隔半年的纵向追踪研究。研究一通过建立线性增长模型和混合增长模型考察了初中生自杀意念的发展轨迹及异质性发展亚组;研究二通过建立平行发展线性增长模型和双过程混合增长模型检验了初中生情绪调节困难和自杀意念的共发性发展变化轨迹以及异质性发展亚组的关联;研究三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和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了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在情绪调节困难与青少年自杀意念之间的作用模式以及在异质性亚组形成中的预测作用。
  本研究主要结果如下:
  1.青少年自杀意念呈线性增长的趋势,随着年龄增高,自杀意念水平上升,且初始水平越高,增长速率越低;
  2.青少年自杀意念的发展变化轨迹存在两种异质性亚群组:自杀意念上升组和自杀意念下降组;
  3.青少年的情绪调节困难与自杀意念存在共发性的发展变化趋势,且共同发展轨迹的特异性亚群组同青少年自杀意念异质性亚群组一致;
  4.情绪调节困难在学校氛围和半年后的青少年自杀意念水平关系中起到中介作用,而学校氛围和家庭环境亲密度均可以通过影响情绪调节困难的初始水平及发展速率进而影响青少年自杀意念的初始水平和发展速率;
  本研究主要研究结论:
  1.自杀意念在青少年呈现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趋势,并且存在两种发展趋势截然相反的异质性发展亚群组;
  2.青少年的情绪调节困难与自杀意念存在共发性的发展变化趋势;
  3.情绪调节困难在环境因素和自杀意念发展之间起到纵向中介作用,但在学校环境和家庭环境中起到的作用并不一致;
  4.相比于家庭环境,学校环境是青少年自杀意念发展亚群组形成的重要预测因素和保护性因素。
  
其他文献
整体运动知觉(GMP)是一种重要的视知觉能力,指在一定的视觉场景中,个体将各个局部移动元素的轨迹整合成一个更有全局性的大刺激,并从中获取刺激运动速度和方向等信息。GMP的衰退可能反映或是引发其它认知功能的损害,可能会给老年人的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尽管目前已经累积了大量GMP老化的行为学层面的证据,但我们仍然对其老化的视觉机制和潜在的神经基础缺乏清晰的认识。认知能力随年龄增长的衰退伴随着大脑灰质结构
近年来,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有关健康老年人认知功能和脑老化的问题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但关于脑白质与整体运动知觉(global motion perception,GMP)老化联系的研究并不充分。本研究采用多模态技术,比较老年组和年轻组在脑白质体积和弥散指标上的差异性、及其和整体运动知觉间的相关性,目的在于探索整体运动知觉老化与脑白质形态结构和微观结构变化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首先通过结构磁共振成像技
阅读过程中读者并不会注视每一个词,而是跳过很多词,这一现象叫词跳读。研究表明,被跳读的词并不是没有得到加工,而是通过副中央凹视觉区进行加工。那么副中央凹词被加工到什么程度,即完全加工还是部分加工,关于读者如何做出跳读的决定,以往拼音文字阅读研究中还存在争议。与拼音文字不同,中文是一种排列较为紧密且没有明显词间间隔的文字,所以读者在一次注视中会获取更多的词汇信息。为探讨中文阅读中副中央凹词跳读是基于
学位
共情是一个人理解和分享他人情绪情感的过程。疼痛共情被称作为对他人疼痛的“感同身受”(孟景等,2010),是一种典型的共情。疼痛共情不仅可以增强亲社会行为,促进人际关系,对个体的生存发展也有着重要意义。已有研究证实许多因素会影响疼痛共情,其中被总结为三种:疼痛者因素,观察者因素,疼痛者与观察者的关系(孟景等,2010)。本研究从疼痛者与观察者的关系入手,选取疼痛者与观察者关系之一的亲密关系,亲密关系
走神是注意从当前任务或者外部事件转移到内部自发的思维和情感的一种现象。消极情绪,亦称负性情绪,是指个体由于外因或内因影响而产生的不利于继续完成工作或正常思考的情绪。已有研究证明消极情绪会影响人的注意过程,但消极情绪是否会影响走神,以及如何影响走神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通过一个问卷调查和两个实验研究,结合生理多导仪,深入探讨消极情绪对走神的影响。研究一采用王寅谊《心智游移频率问卷》和《正负性情绪
学位
在阅读过程中,读者不仅可对中央凹处当前注视位置的信息进行提取加工,也可以对右侧副中央凹处的部分信息进行预视。在中文阅读领域,已有大量研究发现了形旁和声旁的预视效益,但是对于两者在副中央凹加工中的相对作用大小还未有一个一致结论。在现代汉语中,超过80%的汉字都是形声字,通常由一个提供语义线索的形旁和一个提供语音线索的声旁组合而成。这一特点使得形声字成为研究亚词汇水平上语义和语音信息加工的绝佳材料。而
学位
社会排斥普遍存在于社交场景中,会对个体心理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心理学界对此进行了广泛的研究,试图探索其产生机制及神经生物学基础。然而前人的多数研究仅集中于社会排斥情景下的某一个角色(社会排斥遭受者或者观察者),很少有同时将遭受者与观察者置于同一社会排斥情境下进行探索,这对于实验结果的推广有一定程度的影响。本研究旨在通过网络投球范式,将遭受者与观察者置于同一社会排斥情境下,使用更适合社会交互研究的技
学位
空间中存在多种线索,人类在巡航过程中如何利用线索进行再定向一直研究的焦点问题。近几年关于再定向的研究主要关注视觉线索中几何线索和特征线索之间的相互作用,非视觉线索(听觉、触觉、本体感觉等)的研究却相对较少。一些听觉的再定向研究发现,人类可以使用听觉特征线索和听觉几何线索进行再定向。但是,关于听觉特征线索和听觉几何线索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以及视觉和听觉线索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故进行本项研究。
学位
在社会交互情境中,涉及多个个体以协调的方式形成合作群体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受到群体层面特征的影响。人们如何处理复杂多样的群体特征信息来作为合作的依据?与此相关的研究还不够充分。基于此,本研究通过情绪表达这一重要的传递信息的方式,参考集成编码研究的思路,探究群体情绪表达感知对个体合作的影响。具体而言,通过三个部分的行为实验探究了群体的平均情绪表达和群体情绪表达的差异性对个体合作决策的影响。在视觉层面上
学位
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发展,人们发布和接触信息的便捷性越来越好,这促进了信息传递和知识获得;但同时也降低了信息发布的门槛,导致不真实信息的频繁出现。在Twitter平台对2016年美国大选期间假新闻的研究发现,年纪越大越容易接触假新闻网站(Grinberg et al.,2019)。老年人对假新闻的辨别力研究也因此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本研究以老年群体为对象,旨在揭示老年人在假新闻辨别上的行为特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