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慢性肉芽肿病患儿临床与分子特征研究目的:探讨26例慢性肉芽肿病(CGD)患儿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结果及基因突变特征。方法:1.收集2015年6月-2017年2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26例CGD患儿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并分析总结。2.流式细胞术分析患儿中性粒细胞呼吸爆发功能,并计算中性粒细胞氧化指数NOI(刺激后平均荧光强度/刺激前平均荧光强度)。3.PCR直接测序法分析患儿CGD相关基因(CYBB、CYBA、NCF1、NCF2)。结果:1.一般情况:26例患儿均为男性,15例(57.7%)来自我国西南地区,平均起病年龄2.3月,平均诊断年龄1.4岁,14例(53.8%)有家族史(男性亲属早年夭折)。2.临床表现:26例患儿均有反复发热,肺炎(24例,92.3%)、腹泻(13例,50%)、皮肤黏膜及皮下组织感染(14例,53.8%)、肝脾肿大、肝功能异常(12例,46.2%)为本组患儿最常见的临床表现。21例接种卡介苗的患儿中14例(66.7%)发生BCG接种异常反应(卡疤化脓、BCG淋巴结炎、肺结核)。此外,3例(11.5%)发生肝脓肿,2例(7.7%)常患尿路感染3.实验室检查:本组患儿多出现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增高,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多有CRP增高。淋巴细胞分类未见明显异常,免疫球蛋白正常或代偿性增高,其中9例(34.6%)出现Ig E明显增高。除2例患儿NBT正常外,其余21例(80.8%)NBT均明显降低,多数PMA刺激后为0。仅50%患儿找到致病病原菌。4.呼吸爆发试验及基因突变分析:患儿NOI多数低于2(1.365±0.1018),明显低于正常值(正常人>100),患儿母亲NOI正常或低于正常值;21例(80.8%)患儿发现CYBB基因突变,1例(3.8%)CYBA突变,4例(15.4%)尚未明确致病基因,发现15名XLR-CGD携带者。结论:CGD患儿多于生后即发生严重的细菌及真菌感染,患儿伴有BCG接种异常反应及男性亲属早年夭折家族史,白细胞总数显著增高,以中性粒细胞为主,NBT异常,免疫球蛋白正常或升高,则需警惕CGD。流式细胞术检测中性粒细胞呼吸爆发功能可快速诊断CGD,基因检测可进一步确诊患者、发现携带者,有产前诊断意义。第二部分慢性肉芽肿病患儿记忆B细胞减少的相关因素研究目的:探讨CGD患儿是否存在外周血记忆B细胞(MBC)减少的现象,寻找其减少的原因;并探索IFN-γ治疗CGD患儿,减少反复感染的可能机制,为临床运用IFN-γ治疗和预防反复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流式细胞术检测CGD患儿MBC百分比、CD4+T细胞表面CD40L表达量、Tfh细胞及其表面PD-1百分比。2.不同浓度s CD40L(1μg/ml、1.5μg/ml、2μg/ml)与正常儿童外周血PBMC共同刺激培养24h、36h、48h,流式细胞术检测MBC数量的变化。3.分别用不同浓度的外源性H2O2(10μmol/L、30μmol/L)、IFN-γ(2000U/ml、3000U/ml)与CGD患儿外周血PBMC共同刺激培养24h,流式细胞术检测MBC数量的变化。结果:1.CGD患儿MBC百分比(1.267%±0.1416%)较健康对照儿童(2.824%±0.27%)明显降低(P<0.0001)。2.CGD患儿CD4+T细胞表面CD40L百分比(8.186%±2.736%)较健康对照儿童(46.43%±4.619%)明显降低(P<0.0001)。3.CGD患儿外周血Tfh细胞(5.625%±0.5005%)与健康儿童(6.269%±1.177%)无显著差异(P=0.5614)。PD-1百分比(9.039%±1.984%)与健康儿童(18.26%±10.11%)无显著差异(P=0.7546)。4.外源性补充s CD40L不能促进健康儿童MBC增高,MBC百分比随培养时间延长逐渐降低(P=0.0028)。5.外源性补充H2O2、IFN-γ对CGD患儿MBC无明显刺激作用,相反,MBC百分比随培养时间延长逐渐降低(P<0.0001)。结论:CGD患儿外周血MBC减少可能是患儿反复感染的原因,MBC减少可能与CD4+T细胞表面CD40L表达减少相关,虽然CGD患儿外周血Tfh细胞数量正常,但仍需进一步分析Tfh细胞表面CD40L表达情况以明确Tfh细胞功能是否正常。IFN-γ并不通过刺激CGD患儿外周血MBC增殖发挥治疗作用。第三部分3例白细胞黏附分子缺陷病Ι型的临床及分子特征分析目的:探讨3例白细胞黏附分子缺陷病Ι型(LAD-1)患儿的临床特征和CD18蛋白表达异常及基因突变特征。方法:1.总结3例患儿临床资料,常规免疫学筛查除外常见原发性免疫缺陷病。2.流式细胞术检测白细胞表面CD18分子。3.PCR测序分析患儿及其父母ITGB2基因。结果:1.临床表现:患儿均自新生儿起以脐炎起病,之后经历反复皮肤黏膜及软组织感染(肺炎、中耳炎、鹅口疮、牙龈炎伴乳牙早脱),其中2例(例1、例2)有脐带脱落延迟史(>21天),2例(例1、例3)有慢性皮肤感染及伤口愈合延迟(>1月),1例(例1)家族中有早年夭折患儿。2.实验室检查:患儿均有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显著增高,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因反复感染,常伴有贫血,免疫球蛋白Ig G、Ig A、Ig M增高,淋巴细胞分类、NBT无明显异常。3.CD18流式分析:患儿白细胞表面CD18分子表达明显降低,例2为重度缺陷(CD18在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上分别为0、0.23%、0),例1、例3为中度缺陷(例1:9.49%、0.04%、0.45%;例3:10.14%、0.67%、2.54%),但所有父母CD18表达均>90%。4.ITGB2基因分析:发现5种突变位点(c.167168ins GG、c.1884C>A、c.533C>T、c.817G>C、c.1768T>C),其中2种为新型突变(例1 c.167-168ins GG、c.1884C>A),并发现5名携带者。结论:自幼反复严重皮肤黏膜及软组织感染,尤其伴有脐炎、脐带脱落延迟,伤口愈合延迟,反复牙龈炎伴乳牙早脱,白细胞总数显著增高,以中性粒细胞为主,伴免疫球蛋白正常或升高的患儿需警惕LAD-1。流式细胞术检测白细胞表面CD18分子可快速诊断LAD-1,ITGB2基因分析是诊断的金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