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受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影响,全球经济陷入低迷。而我国经济的发展一直比较依赖出口推动,在沿海地区尤为明显,外需的不足使得大量以出口为主的中小企业相继倒闭,国内生产总值增速也受到严重影响。为了应对国内经济发展的困境,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大中型企业核心竞争力,支持小微企业特别是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中小科技型企业创造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约65%的专利、75%以上的技术创新和80%以上的新产品,其创新潜力不可估量。但是现阶段融资难成为制约我国初创期中小型科技型企业发展的瓶颈。我国政府和有关机构已经作出了诸多努力与尝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小科技型企业的资金需求问题。但是从传统金融部门获得融资方面,初创期的中小科技型企业与传统企业相比具备先天的劣势,而这种融资困境的存在很有可能使得一个本身具有很好发展前景的科技项目被扼杀在摇篮中,不能发挥其创新效应,这对现阶段我国产业转型、建设创新型国家极为不利。为此,我们应该积极探索拓宽适用于中小科技型企业在初创期的融资渠道。项目融资作为一种无追索权或有限追索权的新型融资方式,以项目的产出作为保证,可用较少的资本金获得数额比资本金大得多的贷款,有着独特融资优势,尤其是项目融资模式中的风投渠道作为一种拓宽中小科技型企业初创期的融资渠道的一种方式,用以解决中小科技型企业自身资信状况较差融资渠道狭窄但项目的科技创新能力强前景广阔的矛盾问题,对于有效缓解中小科技型企业初创期的融资困境大有裨益,从而为中小科技型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激活我国中小科技型企业的创新发展潜力,为我国创新型国家的建设提供动力支持。中小科技型企业初创期的项目融资困境的解决,对于加快实现科技兴国的发展战略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以具有代表性的创新科技型企业HT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影像还原”项目的融资过程为例,对HT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项目融资的内、外部环境进行分析,提炼出其融资成功的关键因素,为更多处于初创期的中小科技型企业的项目融资提供参考,使得更多的中小科技型企业可以从中对比分析出自身优劣势,从而判断采用项目融资方式获取资金的可行性。基于此,本文将研究的重点放在从公司和“影像还原”项目的优势中探究HT公司项目融资取得成功的因素,以及公司的外部环境对成功融资的具体帮助。为达到研究目的,本文采用理论分析与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在第二章中对传统意义的项目融资概念进行广义上的发散应用,并分别探讨项目融资方式中多种融资渠道在中小科技型企业初创期的适用性。在案例分析中本文具体以实地调研和见诸报端的资料收集研究法为主,对案例公司——HT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进行实地调研,对相关负责人进行访谈约见,并结合其它书面资料最后归纳总结出公司成功进行项目融资的关键因素。本文的研究结论是:通过对HT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影像还原”项目成功获取项目融资的案例进行分析,本文认为,我中小型科技型企业若想通过项目融资的方式获取资金,公司强大的研发队伍,良好的项目管理能力以及优质的科技创新项目是必备要素,行业前景好、国内政策环境、区域政策支持是前提,除此一般性特点外,本文还从中提取出5个提高项目融资成功可能性的核心要素:有效的信用保证(Credit)、新型的商业模式(Business)、潜在的市场需求(Demand)、领先的技术水平(Science)、精准的自我营销(Active)。这是中小科技型企业在初创期获得项目融资的关键性要素。与已有的研究相比,本文可能的创新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本文探索了基于案例分析法的我国中小科技型企业初创期项目融资问题的分析框架,这对处于转型期的我国是很有必要的。第二,通过对项目融资成功案例的内外部环境的深入剖析,本文不仅得出影响中小科技型企业在初创期项目融资成功的一般性因素,还得出提高项目融资成功可能性的五个核心因素。第三,本文得出的有关结论或可为我国中小科技型企业在初创期的项目融资问题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由于本人知识和能力有限,本文还存在以下不足,希望后续研究中得到改进。第一,由于部分资料和数据涉及企业的商业机密,于是进行了“脱敏”处理;本文以定性分析为主,结论具有一定主观性。在以后的研究当中,可以将定性和定量结合起来。第二,本文仅选取一家公司的一个项目进行具体的案例分析,虽然作者对该案例进行了较为深入细致的分析,但还是不能有效弥补案例过少带来的缺陷。在未来的研究当中,可以引入更多的案例对相关问题进行研究,使得建议更具适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