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君秋舞台艺术创作研究

来源 :中国艺术研究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ningy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君秋是京剧旦角“张派”创始人,在京剧发展历史上具有承先启后的重要地位,其舞台艺术创作包含的创作手法、创作思路、创作观念对当下戏曲艺术创作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张君秋在京剧旦角表演艺术领域所做出的革新和探索,主要集中在唱腔创作和人物塑造两个方面。在唱腔创作方面,张君秋以人物情感为依据,于传统格律上大胆创新,并对[散板][南梆子][四平调][滚板][垛板]等以往较少运用或失于单调的传统板式予以丰富和延展,使其唱段的结构布局巧妙新颖,在充分抒发人物情感的基础上,给予听者饱满的艺术享受。在人物塑造方面,张君秋择选具有较新面貌的女性形象,通过文本梳理、行腔润饰、表情刻画等手段揭示其深层情感内容,表现人物在不同情境下性格的不同侧面,从而使作品在思想内容和表现形式上均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性。建国后形成的“十旦九张”历史局面,是对于张君秋舞台艺术创作所具有的艺术内蕴和时代品格的有力说明。从舞台艺术创作过程来看,张君秋所参与的创作内容包括文本、唱腔、表演、舞美四个方面,创作过程由清晰明确的创作观引导,并于最终呈现出完整的舞台艺术形象。鉴于此,本文试图从创作历程、创作过程、创作观念三个角度对张君秋的舞台艺术创作进行分析,勾勒出其创作全貌,并于此基础上说明其创作的时代意义。文章基本内容及论述重点如下:第一,梳理张君秋舞台艺术创作经历,说明对其创作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并将其创作历程进行阶段性划分,总结各阶段的主要创作内容及创作倾向。张君秋的舞台艺术创作集中在自组“谦和社”至“文革”开始前的二十四年间,可将其划分为发轫期(1942-1951)、转折期(1952-1956)、成熟期(1956-1965)三个阶段,创作内容亦随之从多方面发生变化。第二,从完整的舞台艺术创作过程入手,结合张君秋的创作剧目,分析其在文本、唱腔、表演方面的创作过程,并总结其创作手法。本文择定《楚宫恨》作为唱腔编创的分析实例,通过将其与梅兰芳的《武昭关》和程砚秋的《马昭仪》两部作品进行比较,阐述张君秋在分析及刻画人物方面的主要思路,说明梅、程、张三人的唱腔创作特点;表演创作方面以《望江亭》为例,分析张君秋对谭记儿这一人物形象的完整创作过程,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创作手法,试说明其表演艺术风格。第三,根据前文对张君秋舞台艺术创作的分析,从“思想性”、“时代感”、“完整性”三个方面初步探讨其创作观的基本内涵,阐述该创作观的形成路径、具体表现及主要优势,以期从整体把握张君秋的舞台艺术创作,并为相关研究提供基础性的理论参照。
其他文献
鉴于建筑节能现场测试是目前我国建筑热工与暖通空调领域研究的热点、难题,深 入分析了建筑节能现场测试的依据、误差和技术,以期对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一点帮助。
3D打印技术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先进增材制造技术。该技术具有一体成型、不受模型复杂度限制的特点,极大地缩短了产品的研制周期,提高了生产效率。连续碳纤维复合材料有着质轻
随着城市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地震和工业事故的耦合事故(Natural and Technological Disasters—NATECH事件)逐渐增多。耦合灾难因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具有一致性,如果救援力量
在6108ZLQB柴油机上匹配了四种不同的喷油器进行燃烧分析试验,对比了不同的喷孔直径和喷孔数目对发动机燃烧过程及性能的影响。分析了燃烧的滞燃期和放放热率,结果表明:P6246喷
一条黄河,一座贺兰山,三片沙漠,七十二连湖,这就是银川,人称"塞上江南"。没去过银川的人,可能会觉得这座被沙漠包围的城市,粗粝、萧瑟、风沙满天。但只要到了银川,这里密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