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Kumkol-North油田位于哈萨克斯坦境内的南图尔盖盆地,为一东高西低的构造-岩性油藏,构造内部断层发育,主要目的层是下白垩统底部的阿雷斯库姆组和上侏罗统的库姆科尔组。由于研究区已经进入到中后期开发阶段,储层具有断层复杂、沉积相类型多、油水分布复杂等特征,因此,需要对其进行全面、精细的描述,了解目前油层的水淹状况和剩余油的分布特征。论文以储层地质学、储层沉积学、测井地质学以及开发地质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方法为指导,通过精细地层划分与对比将目的层自下而上划分为J4~J1、M2~M1六个小层。通过综合分析各种沉积相标志,并综合区域沉积背景,认为目的层M1期为曲流河沉积体系、M2期为辫状河沉积体系、J1~J4期为三角洲前缘沉积体系,物源均来自东南方向,分流河道砂体为主要的油气储集体。从储层特征和四性关系研究出发,以试油结果和岩心地质参数统计结果为依据,建立了油水层的识别图版,确定了储层参数的下限,明确了研究区油层的分布特征。在以上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水淹层的常规测井响应特征,总结了研究区的水淹模式,并结合生产动态资料,提出了四种水淹层的定性识别方法,建立了水淹层的定量解释模型,继而明确了剩余油的分布特征及剩余油分布的控制因素,为高含水油田下一步调整挖潜、实现深度开发提供了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