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死刑不引渡原则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hua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死刑不引渡是保护人权的一个重要体现,表明了对死刑的限制和反对、对被引渡人生命权的保护以及国际人道主义精神。死刑不引渡原则是现代引渡制度的产物,是随着人权观念的兴起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由于我国特殊的历史原因和当前经济体制改革的特殊国情,目前还不可能废除死刑。随着我国外交政策的不断完善、对外国际交流的不断扩大,我国在国际上的大国地位在日益提高,给重刑犯、死刑犯引渡回我国受审带来了中国与国际间法律合作的广阔空间。但国际上被普遍认可的引渡制度中死刑不引渡原则往往又是阻碍国际间罪犯引渡顺利实现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死刑刑种保留国及死刑废除国之间思想认识、价值观、人权观的不同而更加引起国际法学界的深度关注,使之发展成为发挥作用较大的引渡原则之一。我国刑法中判处死刑的罪名较多,虽然修改后的我国《刑法》减少了部分罪名的死刑适用条款,并且由最高人民法院收回了死刑复核权,其目的是降低死刑刑种的适用率,使死刑的适用更加严格,更加慎重。但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每年的死刑判决率仍在世界上居于高位。而我们必须看到,引渡是一种国际间刑事司法协助制度,它能清晰地反映我国的立法精神,反映我国在人权保护问题上的基本态度和国际形象,我国《引渡法》对于此项原则采取了回避的态度,立法上处于空白状态。但为了我国的国际刑事司法协助顺利开展,在我国的《引渡法》中明确规定“死刑不引渡原则”应当是大势所趋。引渡问题因为司法制度的不同,同时往往涉及到国家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因而在一些个案引渡问题上困难重重,这已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在引渡问题上求同存异,加强合作,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因此,在实践中如何运用死刑不引渡原则,更有效的使国内法积极、现实的应对国际普遍被认可的引渡方面的法律问题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题目。本文从死刑不引渡原则的概念与产生背景出发,分析了死刑不引渡原则的法理基础,结合我国引渡活动的立法和司法领域的实践,探讨死刑不引渡原则在我国面临的困境及应对思路。同时,从比较法的角度,考察了死刑不引渡原则的国内外理论与实践,分析了我国引渡制度在该原则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探讨建议,希望有利于我国引渡法的完善以及国际刑事司法合作的开展。
其他文献
亨廷顿是20世纪美国乃至世界最著名的政治思想家和国际政治理论家之一,也是近半个世纪以来最具争议的政治学家。他提出的"第三波"、"文明的冲突"等观点,早已成为我们社会生活
在人类历史的发展的长河中,音乐做为一种特殊的形式一直伴随着人类历史而发展。它伴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伴着人类的起源而起源,它是人类有感于外部存在的精神产物。用有组织有
2010年以来出于对房地产市场过热和民生问题的考虑,政府收紧了房地产贷款和购房投资的资金供给量,这造成了以资本为支撑的房地产业的巨大的资金供给缺口。我国的房地产金融创
<正>交互式电子白板在教学中的引入,极大地推动了学校信息化教学的进程。它通过与电脑的连接,利用投影仪将电脑上的内容投影到电子白板的屏幕上,在电子白板红外技术的支持下,
根据调查,大多数中职学校的学生英语基础比较薄弱。他们的英语成绩相对较低。在一个50名同学的班级中,同学们的英语水平是参差不齐的。一些同学可能考90多分,一些同学可能考60多
<正> 责任制护士:前天来了一位胆道结石伴有严重梗阻性黄疽的病人,主治医生打算给病人做经皮肝穿刺胆道置管引流术。因本方法在我院尚属首次开展,如何做好护理缺乏经验。特请
没收财产刑是以剥夺犯罪分子合法财产为内容的刑罚方法,它与宪法中保护财产权的规定是不矛盾的。为了遵循宪法的基本原则,我们必须采取以下措施完善没收财产刑:一是确定没收
早在20世纪20年代我国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教育理论就对当时的教育界产生了很大的震动,让当时的教育改革焕发了生命的活力。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强调以人的
目的分析儿童慢性鼻及鼻窦炎(chronic rhinosinusitis,CRS)的临床特征。方法对2008年1月~2011年12月门诊及病房530例符合标准的有完整资料的CRS患儿,分析其症状、体征、鼻窦CT
教育是慢的艺术,生活也是慢的艺术。就让我们慢下来,细细地品味生活的优雅,缓缓地思索教育的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