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南北朝隋至唐五代时期的“看”类动词为研究对象,从“语义场”理论的角度,对这一时期的“看”类动词进行定量统计和定性分析。并运用共时考察与历时比较相结合的方法,梳理和描写这一阶段“看”类动词语义场的各个成员,以此进一步归纳这些成员自南北朝隋至唐五代的发展演变轨迹。全文分别对南北朝隋及唐五代这两个阶段进行考察。选取各自历史阶段口语性较强的优质语料,对这些代表性文献中,表达“观看”即“以视线接触具体或抽象事物”这一行为概念的词语进行调查和统计,并对其在语料中的具体应用情况做以描写和分析。同时,将两个时期“看”类动词语义场中的成员进行历时比较,从语义特征、用法功能、组合形式、使用频率、分布地位等层面,考察各成员从南北朝隋到唐五代的更替变化情况,以探求“看”类动词语义场在南北朝隋至唐五代时期发展演变的特点和原因。具体而言,文章大致从以下四个层面展开。首先,在理论方法层面,文章阐明了“看”类动词语义场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对“看”类动词的范围进行了界定,确立了考察的内容和对象,阐述了研究的方法及目标,并说明了语料的选取,研究的难点和创新点等问题。其二,在横向考察方面,本文对语义场各成员的使用情况进行了共时描写。文章依次对南北朝隋和唐五代两个时期的“看”类动词做以考察,调查和分析了语义场成员在各时期的语义特征、出现频次、用法功能、成词能力、分布地位等具体情况。并特别对南北朝隋时期北方与南方的语义场进行了比较,从各自入场成员的不同,及成员分布地位的不同这两个角度出发,分析了这一时期南北语义场的地域差异。其三,在纵向考察方面,文章对语义场各成员的发展演变进行了历时梳理。本文对南北朝隋和唐五代这两个时期的“看”类动词集合进行了对比与分析,展现了自南北朝隋至唐五代,语义场内部的继承与延续,丰富和发展,及退化与衰落。最后,在宏观规律层面,本文归纳了“看”类动词语义场历时演变的特点和原因。文章梳理了“看”类动词语义场在南北朝隋至唐五代时期的演变过程,从核心词的更替,复音化的趋势,组合形式的演变这三个方面,归纳了其历时发展的特征和规律。并从表意功能的需求,语言接触的影响,文言分离的制约,以及词汇系统的内部调整等方面,阐释了该语义场在南北朝隋至唐五代阶段发展演变的原因。从“语义场”理论的角度,对南北朝隋及唐五代的“看”类动词进行共时考察和历时比较,不仅能让我们清晰地认识“看”类动词语义场在这一阶段发展演变的动态轨迹,也能进一步展现“语义场”理论对汉语词汇研究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