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观察针灸疗法对比口服消炎痛片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为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提供有效的临床方法。方法:将60例符合诊断标准的受试者按随机数字表分成两组,分为针灸治疗组和口服药组(对照组),治疗组针刺肾俞、命门、中极、关元、三阴交,灸肾俞和命门,日1次,月经前7天开始直至月经来潮;对照组为口服消炎痛片,日3次,每次25mg,疼痛缓解可停药,每组各30例,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将痛经症状积分和视觉模拟评分(VAS)作为评定标准,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及治疗结束后3个月经周期各进行1次疗效评价。所得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在痛经症状积分上,治疗组疗前与疗后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两种方法均有效;经t检验,治疗后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治疗组取得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2.在VAS评分上,治疗组疗前与疗后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两种方法均有效;经t检验,治疗后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治疗组取得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3.治疗结束后3个月经周期,治疗组组内痛经症状积分的比较(P>0.05),说明两组数据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对照组组内比较痛经症状积分的比较(P<0.05),说明两组数据具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结束后3个月经周期,治疗组与对照组痛经症状积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4.治疗结束后3个月经周期,治疗组组内VAS评分的比较(P>0.05),说明两组数据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对照组组内VAS评分的比较(P<0.05),说明两组数据具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与对照组VAS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5.根据临床症状积分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0.00%,经统计学处理(P<0.05),说明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1.针灸疗法及口服消炎痛片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均有疗效。2.针灸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口服消炎痛片治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能够改善痛经的疼痛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