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啶(dexmedetomidine,Dex)联合丙泊酚麻醉结合喉罩技术用于脑功能区手术唤醒麻醉的可行性,观察不同剂量的右美托咪啶应用于脑功能区手术唤醒麻醉的利弊,以期为临床上脑功能区手术的唤醒麻醉提供参考,或者为唤醒麻醉方法的具体实施提供更多的选择。并观察右美托咪啶对神经外科术后患者镇静的临床效果。方法:1选择脑功能区手术病人60例,随机分3组,每组20例。三组在诱导前10min均给予右美托咪啶1μg/kg,静脉给予芬太尼50μ g、靶控输注丙泊酚待意识消失且Narcotrend分级为D2-EO级时插入喉罩。根据右美托咪啶不同浓度分为3组。A组:靶控输注丙泊酚复合右美托咪啶0.2μg.kg-1·h-1; B组:靶控输注丙泊酚复合右美托咪啶0.4μg.kg-1·h-1; C组:靶控输注丙泊酚复合右美托咪啶0.6μg kg-1·h-1。暴露硬脑膜后停止输注丙泊酚,并使病人在功能定位和手术过程中保持清醒。比较三组病人血流动力学变化、唤醒时间、唤醒质量,通过镇静评分和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价三组是否能提供合适的镇静和镇痛。唤醒期间的相关并发症主要观察疼痛、高血压、心动过速、气道问题、癫痫发作、惊厥、恶心、呕吐、脑膨胀、尿胀感、空气栓塞等。2选择神经外科术后患者40例(均在麻醉恢复室),年龄18~60岁,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例。试验组:10分钟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啶0.8μg/kg后,以0.6μg/kg/h维持40分钟;对照组:10分钟静脉泵注生理盐水10ml后,20ml生理盐水静脉泵注40分钟。记录患者血压、心率、呼吸等变化,观察给药后患者镇静作用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1所有患者唤醒期间均成功完成了运动、感觉和语言功能测试。C组心率低于A、B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苏醒后三组MAP、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A、B两组均能在较短时间内唤醒病人,C组时间长于A、B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唤醒后OAA/S评分C组小于A、B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实验组给入右美托咪啶后HR, MAP均低于基础值,对比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R各个时间点则无明显变化;实验组均达到Ramsay镇静分级四级状态。结论:1右美托咪啶联合丙泊酚麻醉结合喉罩技术成功的应用于脑功能区唤醒麻醉,且0.4μg.kg-1·h-1右美托咪啶唤醒质量最佳,可提供稳定的血流动力学,无呼吸抑制且不延长苏醒时间,是良好的脑功能区唤醒麻醉镇静用药。2右美托咪啶(负荷量0.8μg/kg,维持0.6μg/kg/h)应用于幕上病灶切除术后患者取得了满意的镇静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