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部六省包括山西、河南、湖北、湖南、安徽、江西,地处中国版图的中心地带,中部崛起是继东部开放、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之后的国家宏观区域经济战略布局的一部分。建国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和生产力布局大体经历了一个从平衡发展不平衡发展,再转向平衡发展的战略转变过程。改革开放后,特别在邓小平提出的“条件较好的东部沿海率先发展,然后带动落后地区发展”的两个大局的理论指引下,实施“向东倾斜,梯度推进”的战略,东部地区取得较快的发展,与此同时,东部与中西部的经济区域差异日益扩大,2002年经济总量增长速度比较:首次出现东快西次中慢的态势,人均GDP增长比较:中部与东部差距拉大,与西部差距缩小。从改革开放以来的统计数据来看,中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缓慢,第一产业比重高居不下,第二产业中的传统优势产业日益衰退,第三产业发展乏力。科学技术转变为现实生产力不强,经济增长缓慢。本文以湖南作为中部地区的代表,通过湖南的区位优劣、科技实力、经济活力、产业结构等诸因素分析评价,为湖南的经济发展、产业升级提供科学依据。本文第一章为绪论:选题的背景和意义、拟采取的技术路径、国内外研究的现状、本文的创新和不足、研究的内容和方法。第二章为产业升级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论分析。第三章为改革开放以来湖南产业结构升级。第四章为湖南产业结构的升级动力分析。第五章为湖南产业选择。第六章为推进湖南产业结构升级的对策与建议。本文旨在通过对湖南巨大的民间经济活力与低速的经济增长的矛盾、较为发达的科学文化与落后的产业结构的失调、较好的区位与承载产业转移能力的不协调的分析,通过对产业结构的升级的理论探究,采集数据进行实证研究,从区域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及制度经济学的视角,揭示矛盾存在的深层次原因,为两型社会城市科学布局与产业的空间结构相一致、科学技术与产业结构相协调、省级区域经济竞争与合作相互促进提供参考,以便于湖南省制定符合省情的政策,来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进一步健康发展和更好地发挥关联效应来带动或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同时,这对于湖南选择和发展合适的高新技术产业,来带动和促进湖南省的经济发展,地区经济的振兴,以及提高湖南省高新技术产业在全国、乃至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的地位和竞争优势,对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湖南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对中部其它省份的产业升级与经济发展提供参考。湖南的产业升级是适应经济全球化、提升区域竞争力、加强区域经济合作、促进区域经济协调需要,也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