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乡冲突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创作主题。随着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新世纪以来的城乡书写不同于“新感觉派”笔下纸醉金迷的都市描摹,也不同于鲁迅、沈从文等作家笔下的写实性叙述或者田园牧歌式的乡土书写,而是将其放在城乡快速转型的文化语境下,展现出独特的时代意蕴和审美价值。而“70后”作家作为当代文坛的中坚力量,其城乡书写具有一种特殊的气质,即常常以客观冷静的写作姿态描摹小人物的命运,且以一种审视悲悯的态度对待都市文明的变异和传统乡土的落败景象。鲁敏作为“70后”作家中的一员,其笔下的城乡书写不仅展现了作家对人性复杂面的深入探测与挖掘,还蕴含着作家对城市文明和乡土文化的反思与思索。本文正是基于这样的社会背景和研究视点,以鲁敏小说为研究对象,以城市和乡村两个截然不同的审美文化空间为切入点,深入剖析小人物的精神状态,并且试图挖掘鲁敏城乡书写背后所隐藏的作家对社会转型中城市与乡村的独特思考。论文由绪论、正文、结语三个部分组成。论文的绪论部分主要对鲁敏其人其作进行概述,并对小说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和总结,以及对本论题的研究意义与价值进行阐述。论文的主体部分主要选取了鲁敏小说书写的两大题材,即“城”与“乡”,来进行比较研究,并从南京生活的隐秘书写、乡土东坝的诗意建构、鲁敏小说的审美意蕴三个方面展开论述。首先,通过文本细读的方法分析以“南京”为背景的都市小说,并对现代化进程中都市人的生存困境、人性浑浊下沉的部分、精神救赎之路三个方面进行细致剖析,从而突出在物化时代的大背景下人们精神层面的孤独与困惑以及寻求自我拯救的悲剧性命运。其次,通过文本细读的方法系统分析以“东坝”为背景的乡土小说,并从东坝风情、理想人性、乡土文化三个方面细致分析东坝乡土小说所蕴含的韵味,从而凸显作家对传统乡村淳朴民风和善良人性的赞美与向往。最后,运用叙事学、语言学、空间叙事等相关理论知识探讨鲁敏小说城乡书写的审美意蕴,并从城市和乡村两个审美文化空间、多变的叙述视角以及叙述语言三个方面细致论述,从而凸显鲁敏的文学创作理念和对特定文学空间、艺术形式的美学追求。论文的结语部分主要将此前正文所阐述的观点进行整合和归纳,总结了鲁敏小说城乡书写的价值与局限,并对鲁敏未来的文学创作表示肯定与期待。鲁敏的城乡书写充盈着作家对社会、时代、人性的深入观照与反思,凸显出其对纯文学的自觉坚守。作为当代文坛的新秀,她始终以一种慈悲宽容的态度对待城乡生活中突如其来的变化,始终以一种温婉细腻的言说方式为我们提供一条感知时代、感知人性复杂面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