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枸杞木虱Paratrioza sinica Yang & Li在内蒙古西部一年发生4代,个别可完成5代,以成虫在土缝、树皮缝及枯枝落叶下越冬。越冬成虫于4月底5月初开始活动,产卵于枸杞刚刚绽出的叶上。4代成虫出现的高峰期分别在6月中旬、7月中旬、8月中旬、9月中旬。10月底成虫开始越冬。枸杞木虱卵的发育起点温度为8.62±1.5℃,有效积温116.97±15.12日度。若虫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0.07±2.55℃,有效积温267.79±64.81日度。 枸杞木虱成虫在寻找、选择寄主过程中,视觉和嗅觉在寄主植物的定向中起到重要作用。绿色和寄主挥发性气味对它的引诱作用明显。在决定寄主取舍时,枸杞木虱的嗅觉、触觉和味觉综合起作用。此外,寄主植物叶片的厚度、表面光滑程度等因素对它的选择影响较大。 枸杞木虱若虫的扩散能力较弱,而且不耐饥饿。若虫只有在受到环境胁迫(叶片枯黄等)下才爬行寻找寄主植物。寻找寄主的过程主要靠触觉和味觉来判别寄主的取舍。 3个年度12张枸杞木虱自然种群生命表分析表明,影响枸杞木虱种群数量变动的关键因子是枸杞木虱啮小蜂Tetrastichus sp,在呼和浩特地区寄生率可达65-82%,其次是4月底5月初的降雨。在13种捕食性天敌中食虫齿爪盲蝽为优势种。室内饲养一生可取食1138头枸杞木虱若虫。 枸杞木虱啮小蜂T.sp.是枸杞木虱若虫期的外寄生蜂,本文首次对枸杞木虱啮小蜂的生物学特性和寄生行为进行了研究。枸杞木虱啮小蜂将卵产于木虱若虫的胸腹下面,头部钻入寄主体内取食,卵期12-20h,平均为18h;幼虫期3-5天,平均4天;预蛹期4-6天,平均4.5天;蛹期6-8天,平均7天。在温度为23-27℃下,完成一个世代需14-20天,平均为16天。 室内饲养和野外调查表明枸杞木虱啮小蜂喜欢寄生3-5龄木虱若虫,特别是3龄和4龄若虫的寄生率分别为68.5%和65.8%。 枸杞木虱啮小蜂成虫寿命与性别和取食与否有关。取食15%蜂蜜水的雌性寿命平均为12天,不取食者平均为4天;取食15%蜂蜜水的雄性寿命平均为5天,不取食者寿命平均为3天。 枸杞木虱啮小蜂自然种群消长与枸杞木虱的自然种群的消长规律相吻合,越冬枸杞木虱成虫4月下旬至5月初出蛰开始产卵,到5月中旬若虫出现。随着枸杞木虱若虫的增加。被啮小蜂寄生的若虫数量也不断增加,6月中旬其寄生率最高可达25%~35%,到7月上旬,第二代木虱的虫口增长很快,啮小蜂的寄生率也随之增加。7月20日左右寄生率为70%一80%,8月初寄生率最高可达82%。8月中、下旬构祀木虱虫口显著降低,啮小蜂的数量也急剧下降。 通过测定健康构祀叶、受害构祀叶、带木虱若虫的构祀叶、构祀木虱若虫及卵、木虱若虫分泌物等对构祀木虱啮小蜂寻找寄主行为的影响,证明引诱构祀木虱啮小蜂寻找寄主的他感化合物源于构祀木虱若虫分泌物。 有学习行为和无学习行为的雌蜂寻找寄主所需时间差异显著,有学习行为的雌蜂第一次找到寄主的平均时间为63.65秒,无学习行为的雌蜂平均时间为144.65秒。 构祀木虱若虫分泌物的氨基酸及游离氨基酸测定表明分泌物中有峪种氨基酸,15种游离氨基酸,游离氨基酸中没有精氨酸。分泌物中还含有24种脂溶性物质,其中有16种直链烷烃及甲基丁子香酚、长叶烯、苯并唾哇、蔡及三甲苯等化合物。 本文还对9种常发性害虫主要生物学特性和防治方法做了介绍,并对构祀害虫发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