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基于整体健康以“生物—心理—社会”为新的医学模式的理念,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重视心理健康对肿瘤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骨肿瘤患者病后要经历手术甚至放化疗等长程综合治疗。面对致残率、复发率、病死率很高的骨肿瘤,患者常要面临长期忍受疼痛、功能障碍甚至肢体残缺的窘境,往往致其心理障碍引发机体一系列应激反应。目前的研究大多集中在肺癌、乳腺癌及消化道肿瘤等常见肿瘤,而国内尚未见在骨肿瘤人群中对其抑郁情绪与应激相关激素水平做研究。目的探讨骨肿瘤患者血清甲状腺素及皮质醇水平变化与抑郁情绪相关性。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在甘肃省肿瘤医院骨与软组织肿瘤科经病理诊断为骨肿瘤的住院患者64例,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结果分为两组:伴抑郁组(D+)HAMD≥8者29名,无抑郁组(D-)HAMD<8者35名。同时以33名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于入院后0周、4周评定抑郁症状,并同步测定血清甲状腺素及血浆皮质醇水平。结果1.骨肿瘤患者抑郁障碍发生率在45.3%,其中晚期患者发生率达56.5%,44-60岁人群抑郁严重程度最高,且未婚患者比已婚患者抑郁程度高(P<0.05)。2.抗抑郁治疗前,与健康组相比,肿瘤组CORT水平增高(P<0.05);且随着抑郁程度增高T4下降、CORT水平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与健康组相比,肿瘤组HAMD总分及各因子得分均增高,尤其是抑郁情绪、自杀观念、工作和兴趣等因子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精神焦虑、躯体焦虑、疑病等因子外。4.抗抑郁及综合心理干预4周后,肿瘤组T3上升,CORT下降(P<0.05),且抑郁组HAMD及各因子得分均下降(P<0.05),除日夜变化因子外。5.综合干预前,肿瘤组患者HAMD总分与CORT水平呈正相关(P<0.05),其余各因子相关性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骨肿瘤患者抑郁障碍发生率较高,且呈现明显的年龄和婚况分布,同时伴发抑郁患者存在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的改变,且与其他抑郁人群的变化一致。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改变,血浆皮质醇水平可能对肿瘤患者伴发抑郁有提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