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过去十年间信息技术行业飞速发展,华为公司作为中国本土顶尖信息科技企业在创建“5G时代”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为了限制中国信息技术发展,自2018年开始,美国对中国企业的制裁行为屡见不鲜,对于华为公司的打压更是愈加频繁。“逮捕孟晚舟”事件更是成为了美国制裁华为公司的集中爆发点,该事件把华为公司推至国际舆论的风口浪尖。上世纪70年代,日本先后与美国、中国实现邦交正常,由此建立的中美日战略三角关系是对东亚地区影响最大的三边关系。在美国对华为实行制裁后,日本国内对于华为的谈论骤然上升。中日两国由于地缘和历史原因一致保持着在经济政治领域的频繁互动,日本又是中美日三边关系中的重要力量,在此背景下,研究日本媒体如何建构华为,使用何种框架解读华为,存在什么样的报道倾向和特点,其背后深层次的动因是什么,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本文所要探究的问题。《读卖新闻》作为日本媒体的主流大报,发行量超过100万,常居世界日报发行量之首,其关于国际关注事件的报道尤为突出,极具社会影响力与行业代表性。因此本论文选择《读卖新闻》作为研究对象,以框架理论为支撑,依托内容分析法以及话语分析法,考察2018-2021年《读卖新闻》华为相关报道。首先依据相关理论设计分析类目,从报道数量、报道阶段、报道视角、报道体裁、报道基调五个类目对华为报道进行概述分析。在此基础上,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角度对这一时期的华为报道进行分析。在宏观层面上,运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方法,通过利用文本挖掘工具KHcoder对新闻样本进行共现网络分析,结合新闻文本确定报道主题,将报道主题与报道阶段交叉对比进行统计分析得出阶段性结论。在中观层面上从主要事件、先前事件、历史等图示要素进行统计分析,在时间变量上突出主要事件和先前事件,强调口头反应,并且图示元素的运用呈现阶段性特点。在微观层面,通过对消息的来源、标题的命名、修辞的运用三方面来论证微观的话语表达特点。在前述论证基础上,提炼报道框架。《读卖新闻》对于华为主要采用冲突框架、事实框架、法律框架等7个框架。通过对《读卖新闻》的深入刨析,本文具有以下结论:《读卖新闻》华为报道政治化倾向明显,呈现出议题分布不均与失衡的趋势;新闻报道中的图示结构通过对图示元素的组合遮蔽,建构了对华为的单一认知范式。在文本表达中,主要通过凸显西方的精英信源、通过隐喻的修辞手法进行情感动员,建构对华为形象的负面认知。日本有关5G的政策逻辑,华为在日本的嵌入水平、日本社会思潮以及日本媒体制度和媒介方针是造成这种倾向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