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各国政府纷纷采取措施扭转经济颓势。我国政府于2008年11月推出刺激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有效阻止了经济的大幅度下滑,保持了不利条件下的经济中高速增长。目前,我国经济已由疾速行驶的快车道转向质量发展、结构转型的新常态道路,居民消费逐渐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但从数据上来看,我国居民的消费潜力仍有待进一步释放。2013年,我国居民人均消费占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例为72.20%,随后几年这一比例基本呈下降趋势,直至2018年,平均消费倾向下降至70.33%,由此可见,我国居民消费水平有待提高。与消费下降形成对比的是,随着经济的稳步增长,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家庭财富也不断积累,居民投资空间得以扩展,资产配置趋向多元化。然而,在家庭财富规模增长与资产结构多样化的形势下,我国居民消费需求却没有得到显著提升,这与传统的生命周期—持久收入假说观点相背离,因此研究家庭资产的配置与消费者行为之间的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从理论方面讲,传统的生命周期-持久收入理论的研究对象主要为代表性的、抽象的消费者,这种简化分析为问题的进一步拓展分析提供了可能,但由于忽略消费者个体特征的异质性,也会导致分析结果存在一定偏差,不能准确考察个体行为与总体经济的关系。为此,异质性消费者行为视角下的研究逐渐被学者们重视。基于此,本文从异质性消费者角度出发,研究我国家庭资产不同配置结构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以期解释我国“家庭资产规模大、增长快”与“消费需求相对不足”现象共存的原因,为我国采取何种措施刺激家庭消费,促进经济增长提供更多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