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在下颌骨外斜线处垂直植入微螺钉种植体支抗,远中移动下颌牙列,矫治成人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的临床疗效,并与常规牙槽间隔植入种植体支抗,推磨牙远移矫治骨性Ⅲ类错(牙合)相比较,评价下颌外斜线处垂直植入种植体支抗远移下颌牙列矫治成人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的优缺点。方法:选择从2014至2017年在兰州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患者20例,均为恒牙列期的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随机将他们分为A、B两组。A组为实验组,于下颌外斜线处垂直植入微螺钉种植体支抗,远中移动下颌牙列;B组为对照组,在下颌第一磨牙和第二前磨牙之间的牙槽间隔区与牙长轴75°-90°夹角植入种植体支抗,依次推磨牙向远中移动。两个组都采用直丝弓(MBT)矫治技术,对A、B两组临床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种方法远移下颌磨牙矫治成人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最终都达到磨牙和尖牙Ⅰ类关系,前牙区反(牙合)解除,面型得到明显的改善。实验组平均疗程25.7个月,磨牙整体远移(倾斜率为4.3%),下颌前牙控根平行移动(下颌中切牙根尖点和切缘中心点后移量为:-2.45 ± 2.19和-2.31 ± 1.80),(牙合)平面发生逆时针旋转(OP-FH减小了-4.77 ± 1.49)矫治前后相比上气道体积减小了-729.40±17.59mm3,P=0.001,具有统计学意义,而牙弓宽度增加了。与实验组相比,对照组平均疗程29.6个月,两组间差异显著;对照组磨牙倾斜移动(倾斜率23.4%),下前牙舌倾(倾斜率为:13.1%),而切牙的变化中L1A-PFP和L1E-PFP实验组的远移量明显大于对照组,磨牙L6M-PFP变化也是大于对照组。更有(牙合)平面发生顺时针旋转(OP-FH增加了 0.59±2.65)。两组都发生了轻微的牙根吸收,但是实验组下颌第一磨牙,下种中切牙和侧切牙牙根吸收率明显小于对照组,舌骨发生了均向前向下的旋转。结论:在CBCT引导下,于下颌骨外斜线处垂直植入微种植体支抗,远移下颌牙列矫治骨性Ⅲ错(牙合)的畸形,是一种安全、高效的矫治方法,可以有效的缩短矫治时间,防止磨牙的过度倾斜及下前牙舌倾,有利于磨牙垂直高度的控制。与常规牙槽间隔植入支抗远中移动磨牙相比,不仅明显缩短了矫治周期,硬组织及软组织侧貌改善更加显著,牙根吸收率更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