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枸杞的活性成分及质量评价研究

来源 :宁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kkpum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宁夏枸杞(Lycium barbarum L.)为茄科(Solanaceae)枸杞属(Lycium)植物,在我国川北、华北北部、内蒙古、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和新疆等地均有分布。宁夏枸杞(LyciiFructus)是宁夏枸杞(Lycium barbarum L.)的干燥果实,其味甘、性平,归肝、肾经,具有滋肾调肺,补肝明目的功效。明朝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就已有枸杞功效的记述:“主五内邪气,热中消渴,补精气诸不足,易颜色,变白,明目安神,令人长寿。”我国卫生部于1988年认定枸杞“既是药品,又是食品。”现代免疫学和临床医学研究表明,枸杞属植物在促进免疫、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抗氧化、抗辐射损伤、降血压、降血糖和血脂等多方面有显著效果。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国内外的学者对枸杞属植物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枸杞属植物主要含有生物碱类、黄酮及其苷类、色素类、有机酸类和多糖等活性成分。目前,对宁夏枸杞(Lycium barbarum L.)的研究多集中在枸杞多糖和黄酮等方面。为了进一步诠释宁夏枸杞的活性成分,为其开发应用提供依据,本论文对宁夏枸杞(LyciiFruetus)的化学成分及质量评价进行了研究。   1.在对宁夏枸杞化学成分的研究中,采用大孔吸附树脂AB-8柱色谱、硅胶柱色谱、反相ODS柱色谱等方法进行成分的分离和纯化,从宁夏枸杞体积分数为70%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分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综合运用理化常数及紫外光谱(UV),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光谱(1H-NMR,13C-NMR),质谱(ESI-MS)等现代波谱学技术和方法,并结合相关文献,鉴定了11个化合物的结构,这其中包括2个邻苯二甲酸酯类、1个甾醇类、1个维生素类、1个呋喃类、1个生物碱类、1个黄酮类、2个苯丙素类和2个香豆素类化合物。11个化合物分别为邻苯二甲酸二甲酯(Ⅰ)、邻苯二甲酸二丁酯(Ⅱ)、β-谷甾醇(Ⅲ)、烟酰胺(Ⅳ)、东莨菪素(Ⅴ)、5-羟甲基糠醛(Ⅵ)、反式松柏醇(Ⅶ)、槲皮素(Ⅷ)、N-反式阿魏酸酪酰胺(Ⅸ)、4-O-(对甲氧基肉桂酰基)-β-D-葡萄糖苷(Ⅹ)和东莨菪苷(Ⅺ)。化合物Ⅰ、Ⅱ、Ⅳ、Ⅵ、Ⅶ、Ⅸ和Ⅹ为首次从宁夏枸杞中分离得到,也是该属植物中的首次分离。   2.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了测定宁夏枸杞中东莨菪素和东莨菪苷含量的方法。色谱条件:Diamonsil C8柱(150×4.6mm,5μm);流动相为A:乙腈-水-醋酸(5:94.5:0.5),B:乙腈-水-醋酸(72:27.5:0.5),梯度洗脱。流速:1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346nm。东莨菪素和东莨菪苷的线性范围均在0.1~10μg·mL-1,相关系数R2=0.9999(n=8),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2%,101.6%,RSD分别为1.45%,1.27%。经含量测定结果表明,宁夏中宁产宁夏枸杞中东莨菪素和东莨菪苷的含量最高,分别为57.3μg·g-1,167.61μg·g-1。   3.采用高效毛细管电泳法,建立了测定宁夏枸杞中N-反式阿魏酸酪酰胺含量的方法。未涂层毛细管柱(50cm×75μm,有效长度为40cm),以50mmol·L-1硼砂溶液(pH=9.0,磷酸调节)为运行缓冲液,运行电压为20kv,柱温:25℃,检测波长:214nm。N-反式阿魏酸酪酰胺线性范围在0.25~15μg·mL-1,相关系数R2=0.9998(n=7),平均回收率为101.8%,RSD为2.06%。经含量测定结果表明,宁夏中宁产宁夏枸杞中N-反式阿魏酸酪酰胺的含量最高,为23.3μg·g-1。   4.以绿原酸为对照品,采用分光光度法,建立了测定宁夏枸杞中总酚酸含量的方法。绿原酸在1.28~20.48μg范围内浓度与吸光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0.9997(n=8)。平均回收率为99.6%,RSD为1.1%(n=6)。经含量测定结果表明,宁夏中宁产宁夏枸杞中总酚酸的含量最高,为9.25%。
其他文献
摄影师Lee Hendrickson用显微镜拍摄的微小晶体颗粒,色彩夸張抽象,如同艺术作品,十分梦幻。
IPMC(Ionic Polymer Metal Composites)是通过化学镀的方法在全氟磺酸膜(Nafion)两侧镀上贵金属形成的一种新型的智能材料。在低电压的驱动下,IPMC能产生一定的输出力和输出位移,在
分子影像学(molecular imaging)即对活体状态下的生物过程应用影像学的相关方法进行活体、组织、细胞甚至分子水平的定性与定量研究,是近年来科学研究非常热门的一个前沿领域,在肿瘤的早期影像诊断,细胞信号,疾病机制研究,药物研发,药物传递,药效评价,以及超分子水凝胶材料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近年来发展的分子成像技术有放射性核素成像技术包括单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面和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核磁共
学位
多取代基卟啉配合物具有比较特殊的光化学、电化学、光物理和光生物性质,在纳米材料、分子导线及器件、生物医药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因此对该类配合物的质子化、光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