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日常生活中的京沪“传奇”——老舍、张爱玲:两种都市文化书写的个体案例

来源 :浙江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fzhous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文从四个方面展开论述:一、"拜金之城".作家立足于都市文化的经济特性,从一开始,就在都市文化的最基础力量(经济基础)上,与自己代言的城市取得了文化默契.老舍和张爱玲由各自城市所赋予的价值评判尺度和话语方式,对京沪两座"拜金之城"的文化意义和价值内涵分别作出了不同的揭示,他们的选择首先和各自城市在经济基础上体现出的文化品性相适应.二、"文化之城".作家对一座城市的文化灵魂——文化价值观念的准确揭示,是他/她真正成为都市文化代言人的不可动摇的基石.老舍和张爱玲致力于从都市日常生活方式把握城市的文化灵魂,由表及里揭示京沪文化灵魂的根本差异,进入了京沪都市文化灵魂的核心,真正在城市的文化深井中,全面深刻地从城市的"当下"看到了它的"历史",并关心着它的"将来",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猎取城市文化的浮面描写,显示出他们独特的都市文化书写的价值.三"生存之城".从市民日常生活入手,进而审视都市文化生存的深刻危机.作家选择不同的话语层面、思想立场来观照各自城市的文化生存,通过引入社会—历史的宏大视野或人性—生命的深远思考,提升了都市日常生活小叙事的文化价值,体现作家对都市生存主观能动的"审视",为京沪都市的文化书写发掘出不同的生存启示,真正体现着都市文化生存的现实性,并为现代文化和思想启蒙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参照.四、"传奇之城".作家观照出都市文化的"传奇"性质,并采用"世俗传奇"的艺术形式去表现都市文化,通"俗"而脱俗.老舍和张爱玲的"世俗传奇"在都市日常生活的司空见惯的行为习惯、思维心态中发掘了"让人心灵震颤"的都市文化之"奇",成功地发掘了都市"传奇"的另一种更有审美价值、更有深刻文化意义的品格,提升了都市文化书写的艺术品位.
其他文献
法律语言,特别是律师论辩语言是语言学界很少涉足的研究领域.该文选取"律师论辩语言研究"为题,搜集并分析了大量优秀辩护词、代理词等律师论辩语言材料,并深入地进行了探讨.
张爱玲在整个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属于"特殊"的位置.她四十年代的作品不同于同时期其他作家的风格.她以都市男女的情感为题材来塑造张爱玲式的人物.但,对张爱玲作品的评价上至今
昆剧,作为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剧种,在中国戏曲史、文学史和音乐史上都有重要的影响.该文从语言学角度出发,通过实地调查、比较和分析,建立了昆剧韵白的声韵调系统,并根据其历史
该文把现代蒙古语词组和准词组统称为现代蒙古语短语(HELIHICE).与蒙古语句子相比较,蒙古语短语没有语调,词序比较固定.现代蒙古语名词短语是对蒙古语短语进行分类的结果,它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唐五代女性文学研究不断掀起热潮,且多集中在个案研究和文献征考上,所用方法主要是统计和分类法.该文意在从诗歌史的角度对唐五代女性诗歌创作作一宏观